看相:空间媒介生态学

  • 展览时间:2024/07/19 — 2024/09/29405
  • 展览空间: 长征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以目观木之为“相”。“看相”是透过“面”而观“命”,洞悉人事的前因后果、过往将来。作为一门混合了天文、地理、人文、医学等领域的古老技术,它是对事物表象的摊平与展开,使其显露真相。有真亦有“假”,而假象之“象”也并非完全的虚假,它指向事物在人们想象中的样子,是虚拟的局部样貌。就如“象”字本身是指长了长牙的野猪(豕),而非大象本身。本次展览希望由“象”观“相”,借由艺术家的实践看向一个包含了科技、产业、开发者、创作者、市场等复杂环境的媒介生态系统。这次,我们看相不看人,只想一探媒介之相。


这是一次集中讨论“媒介工作”的现场。作为一个专注于科技艺术生态的非营利策展机构,我们所处的视角或许更多是如何缩放我们的研究方向。缩小谱系以纵观技术、产业与新媒介之间同步发展的关系,放大以看到每一类型创作者的工作流。“看相:空间媒介生态学”作为一个立体的、分布式的、 组合式的项目,邀请了与雷电所有过多次合作的六组艺术家,共同呈现自己对不同空间媒介的研究脉络与方法论。分别从人与拟态场域的交互关系、图像技术与空间计算、屏幕作为视觉化媒介、对复古媒介的考古与新实践、以及联通物理与虚拟的数码物等线索切入,所有作品与工作内容将通过展览空间的“中心工厂基站”作为连接点,如同物流分拣一般,将不同的信息汇总并分散入微。艺术家们随着技术迭代、产业更新、跨界需求而丰富自身的创作与实践,通过机械、数码物、代码、化身、赛博城市等不同介质,与产业、技术、生态链接。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项目?在普遍认知的当代艺术史中,对艺术家和其创作的梳理大多基于风格、媒介、时间等方面,而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他们与当时社会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因社会需求而有了创作,还是因为点子触发了新的业态?其实追根溯源,洞穴壁画是为了记录原始部落人类的生存活动;穹顶画出自人们对天空和神明的向往;全景画是对身临其境的追求,可以用来激励出征前的士兵们。近代的全景电影(Sensorama西尼拉玛全景电影系统)中实现了多台投影联动的巨幅画面,激发了今日沉浸式空间和设备的出现。这些需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对策也一直在出现,只是并没有在结合艺术与产业的视角下梳理其整体生态。本次展览也从制作上体现了淘宝、闲鱼等这类下沉的市场产业链对记录和考古中国媒介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提供多种落地策略的途径。


而今,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媒介、科技艺术、跨学科合作等这些关键词通常会被醒目的标注在一场结合了多种媒体的展览或项目宣传中。这成为了现在品牌、产业端、市场、政府文旅、美术馆等各需求方、供应商所关注的焦点。这些新媒介的产生牵引着不同行业的发展与变动。对于机构及创作者来说,对新媒介的关注与研究代表了什么?是寻找出路,还是创造出路?这显然已经不是单一的艺术创作,而是各类行业的交叉工作。这些工作和生产的过程,都共同讲述了空间媒介的生态。而这整个生态就是媒介背后既抽象又真实的全息面,从看片面的“象”到看立体的“相”。是一项总体方案的落地,更是一场参与者的协作共谋。


文/杜歆晨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