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风暴

  • 展览时间:2024/07/06 — 2024/07/14326
  • 展览空间:龟力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提到“天气”,你会想起我的什么性格呢?

是晴天中悠游的浮云,还是午夜的电闪雷鸣,又或是令人刺骨的寒潮……

千百万年来,我变化多端的气象状况,被大自然的海陆分布、地形地质、海洋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所影响;同时也与人类的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非常的稳定,由此形成了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气候”——即指“平均天气”,指以千百万年的时间作为尺度来考量,绘制我的“性格特点”。目前世界气候大致可以分为12种类型,比如,当我出现在热带雨林时,全年都会高温多雨;而在地中海区域,则是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而近年来,我的性情却越发“极端”,频繁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天气,比如极端高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等。从2009年与2010年开始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内出现海水异常升温、异常变冷的“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 Phenomenon)与“拉尼娜现象”(La niña Phenomenon);再到2021年6月,一向凉爽的北美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热浪,在美国加州死亡谷留下54.4℃的高温纪录,近3000万人被影响。据统计,在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由于气象水文灾害而受影响的平均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突受到影响人数的7倍,而近20年间,“极端天气”仍在不断扩大影响范围。


“你是否在遭受极端天气呢?”

关于“极端天气”的频发,人类活动是背后的重要推手,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前全球18%的强降水和75%的高温气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所导致的。

现代生活中我们拥有许多避风港,和生活中日常危险相比,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经常被忽视,但极端天气的威胁始终在觊觎我们,它终将会从电视上的新闻,演变为个体体验。也许我们目前心存侥幸,认为以极端天气、气候变暖为背景创作的科幻电影、末日小说都过于戏剧化,但所有叙述仍在提醒我们,极端天气所呈现的“反常”与“失控”,将会超出我们对天气的想象力和控制力。


“00后可以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呢?”

此次展览,年轻的00后艺术家——蔡雯琳、郭泽融、苏镝坷、徐艺晨、赵庆秋五人组成的“追风小组”,将对“极端天气”“气候变暖”的全球性议题,展开在地性、个体化的研究与追踪,呼吁观众以更广泛的维度去审视气候变化的问题。

“追风小组”对云朵、风暴、雷雨、台风等天气的个体体验,将以全媒体沉浸式的艺术作品进行呈现,带领观众身临其境与天气对话。通过Apple Vision Pro、MacBook与iPad上的多媒体艺术作品,艺术家不仅再现了“追逐风暴”的真实场景,揭开了极端天气神秘的面纱;同时也以“风暴之景”的美学感受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大自然生命力的作品。

“极端天气的自白”不仅是一次气候变化的科普展览,同时也是“追风小组”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回应。他们未来将走遍华夏大地,记录下海量的气候蓝图,以更平和的心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迎接大自然未来的考验。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