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首次举办个人展览,展览名称“自在娇莺恰恰啼”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首诗描述诗人寻花寻到黄四娘家,赏花时产生的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天的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这个世界,并去寻找一种更加贴切的表达方式,追求更“自在”的“恰恰啼”。
冥冥中我遇到了新水墨,届时已从事金融行业5年的我,鼓起勇气报名“2022年中国国家画院邹明导师工作室山水画(新水墨)高研班”,潜心向邹明老师学习。自此,未曾提起毛笔的我成为一名新水墨的践行者。
我认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由美好的感观体验通过艺术家们不断地观察、思考与突破,不局限于形式转换,在融合与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经历了五千年的文化流传,中国画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进行传承、创新。多元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今天,东西方现代艺术的融合必是大势所趋。年轻的一代需要用更新的思维方式、更丰富的表达形式、更勇于突破的心,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东西方现代艺术元素加以创新和发展。
以艺术之名发声或许更符合我的天性,在与艺术交流时我总是由衷地感受到快乐。生长在深圳这一片热土,也给予我大量的学习机会与创新精神。在这次个展上,创作与写生是我在水墨上的表现方法。同时每一件作品都以诗来表达,我也是喜爱文学表达的,相信未来还会寻找更多的方式加以融合。
2024年的夏天,学已至此,学亦无止。个人的首次展览于我而言是一个阶段性的整理,更多的是展示这两年通过新水墨学习产生的一种多方面的转变。
感谢邹明老师悉心指导与鼓励,感谢策展人梁桂华女士的信任和帮助,感谢亲友们长期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自在娇莺恰恰啼”。
廖天娇
2024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