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民
一城之魂,首在文化。吉安虽然在秦时才设庐陵县,但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将其文化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尤其到宋明两朝,随着教育的兴起,科举人才不断涌现,加之当时吉安挟赣江之利,交通发达,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宗教等全面发展,因此有了“金庐陵”的美誉。
文化之兴必然造就名人辈出。据学者统计,古庐陵有科举进士3007名,状元、榜眼、探花54位,宰相22名,流传下“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和“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佳话。产生了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胡铨、刘辰翁、解缙、周必大、杨士奇、罗钦顺、罗洪先等一大批名垂千古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为中华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庐陵文化的研究,一直在路上。对其精髓要义,或谓“优美典雅,刚正义烈”,或谓“追求卓越、坚守气节”,而 “崇文重教、忠义报国”的行为特质谁都予以认同。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庐陵文化,想必“文章节义”最为准确;再如果,只能推选出一个人作为庐陵文化的代表,则非文天祥莫属。
文天祥的功业,在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中已为之定论:文章邹鲁,科第郊祁,斯文不朽;丧父,受公卿祖奠之荣,奉母,极东西迎养之乐,为子孝;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人臣巅峰;仗义勤王,使命不辱,不负所学。有此四端,人生无憾,所以王炎午力劝文天祥以死成仁,以全名节。文天祥最后没有辜负天下读书人所望,选择面南而拜,英勇就义。“西江忠臣孝子,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墓前的这一对联,成为他生命最终的标签。
文天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正气歌》是文天祥诗歌中的代表之作。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北上大都。1281年夏,他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写下此诗,以“一气”(正气)敌“七气”(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全诗为五言古风体,共60句,前有序文。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评价文天祥的诗文:“文天祥平生大节,照耀古今,而著作亦极雄赡,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评论家谓文天祥诗词 “宏衍巨丽,严峻剀切”,具有阳刚之气,而这也正是由于他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正气歌》被誉为“文天祥之最、士林之绝唱”。
由于文天祥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力,《正气歌》一直被后人传诵,也成为历代书法家书写的经典篇目。清代以来,钱沣、黄自元、于右任、溥儒等都有写本传世。去年,是文天祥就义740周年,我们开始策划本次展览,邀请全国70多位青年书法名家同书《正气歌》,用另一种方式接续文化传承,以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
本次展览的特邀作者,有首届中央美院兰亭书法班全体成员,有书法兰亭奖得主和国展精英,有书法博士,也有深具实力而大隐于市的民间高人,以大字条幅形式,每人书写一句,书风多样,五体斑斓,在品味诗义的同时让人领略书法艺术之美。为了尽量丰富展览的内容,我们还将文天祥书法(复制品)、于右任书《正气歌》拓片、陶博吾和尹承志相关主题书法原作,以及文天祥画像、玉带生砚(仿制品)、《正气歌》旧雕版书残页、钱南园楷书《正气歌》石印本老字帖等实物一并展出,尽量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文天祥和《正气歌》传递的力量和温度。
谨以此展,向文天祥这位伟大的庐陵先贤致敬!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祝愿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