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月19日,Andrea Chiesi 将在北京在3画廊举办 《无主之城》 展览,这是Andrea Chiesi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个展。
60年代出生的Andrea Chiesi ,他自我成才的绘画训练发生在80年代叛逆的朋克和独立音乐时代。从那时起便开始了黑色及紫色的纸上水墨创作。随后,他开始了关于当代景观、时间以及记忆的油画创作。他的作品在方法上严格而精准。一些特别强调工业主题以及城市空间;另一些则黑白对比强烈,急速的从黑暗转向半透光的场景。他同时采用水墨及油彩,试图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前者代表一个变幻且流动的世界,而后者代表一个形而上且无尽的世界。
这次展览呈现出一个不断被人类构建和改变的城市景观。数不胜数的钢铁结构:工厂、工业区、港口、车站、停车场、建筑工地、摩天轮、郊区……人类的建造目的在于生活的舒适与方便,却不想同时创造了城市的冰冷与严峻。城市空间的扩张蚕食心灵的空间,工业化的熙熙攘攘挤压人的独特存在。宏伟当代城市景观沦为无主之城。对Andrea 来说,当代景观的变迁反映了人类的存在和受社会影响的历史记忆:劳动、罢工、重工业、环境破坏、肮脏、强占、被遗弃的地方等等,同时也指向未来的走向。
与此同时,Andrea 也构建出一个崭新的空间,当代景观的“桃花源”。通过减法改变真实结构,抑或恰恰相反,通过增加线条,变幻视角,把空间的纵度推向无穷无尽的阈值、相互缠结却严谨有序的坚持结构。这是一个位于东方的“禅”和西方的“纯粹痴迷”中间的一个结构,一个属于他和懂得他的人们的心灵世界。
展览评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梦想的城市,它或许是你熟悉的地方,或许由你喜欢的路线架构而成。因此,现实中同一座城市在千万双眼晴中可以呈现出万千种模样。但是,总有一座城是那般的遥远好似梦境,人们对它寄予了不同的愿景。你悄悄地一个回眸,它亲切而又生涩,显现在你我内心的深处。
安德烈·基耶西(Andrea Chiesi )笔下的城市,是他的眼中的城市,更是他心中的城市。驻足在他的作品前,满眼都是昏暗的窗棂、阳光充沛的庭院和残破的楼宇、伴着机械的轰鸣而显得更加安静的厂房、漫无目的的流浪者和云游四方的旅行者走过的轨道……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城市在飞速变化中,城市的景观不断地被人类所改变。这样的变化悄然诉说着一种逝去的黑色浪漫:你正在寻找的地方或许已然消失不见。就像在开启了新世纪的未来主义的电影中,主人公毅然决然地按下了某个按钮,而基耶西引领我们驻足于人类历史长河的彼岸回首。
基耶西奉献给我们基督临世后第三个千年的时代,一个异族人类居住的空盒子和每一次遗失记忆的复苏。他用激烈而尖锐的黑白交响,使我们扎进优雅的架构,坠入昏暗飘零的舞蹈中。一切都在天蓝色的深邃中沉默,如同被冰雪覆盖的寒冬。他的阐释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定,将城市冰封在了一个遥远的维度,但却又如此接近自我世界中的某个不可知的地方。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的宇宙,在那儿所有的灵魂都得以休憩,沉默地走向内心。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夜,一切在纯洁而宁静的空气和幽暗、神秘、漆黑的天空中慢慢升腾。好一片黑色!
欣赏一幅黑白照片的秘诀可能是欣赏它的灰度阶梯,而欣赏基耶西的画作需要欣赏的是作品黑色调的递进。你需要通过最幽暗的内心深处去体会他的一笔一划,你需要从灵魂内部解开致密交错的符号和线条而避免深陷其中。诚如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言:“当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基耶西好似是第三个千年的皮拉奈奇(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他一道道细致入微地刻画现代社会废墟的线条,就像是一根根小提琴的琴弦,笔直、光洁、充满张力;他邀请大家停留在一个时光暂停的空间中观赏演出,在此你会获得重新审视现实的内心的寂静。这份寂静留出了无限的思考空间,你或许可以想到自我与人类、白天与黑夜、城市与自然,现实与梦想,还有摧残乃至毁灭的无奈反射着创建者璀璨的荣光。此刻,你正顺着对比强烈、阴影洁净的灯光直线,深渊回眸。
——邵康春子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