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派之说,在中国画领域由来已久,五代时期成都画家黄荃父子创立的黄荃画派,开中国画派之始。而至北宋,由四川人苏轼、文同在湖州创立的湖州竹派,又可谓文人画领域的重要画派。画派的形成,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既有因共同地域影响,也有因共同师承脉络,但终归是需以共同艺术主张和共同艺术面貌而聚拢。除了古代诸多著名画派之外,近现代也多有画派形成,“大风堂画派”即是如此。
“大风堂”是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在上海时共用的堂号。约1920年前后,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客居时,因有缘收藏到明朝画家张大风所画《诸葛武侯出师图》,对此画爱不释手,加之对张大风的画艺十分倾慕,且又同姓张,故将西成里居室的厅堂取名为“大风堂”。1929年4月,上海全国第一届美展,张善子、张大千就以大风堂名义,展出了数幅山水画和收藏。后来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两人一生究竟收有多少弟子,没有确切数字。根据门人巢章甫、萧朴、陈从周三人在1948年所编的《大风堂同门录》,以及后来汪毅先生在2006年所编的《大风堂同门录》和《大风堂同门录(续)》,可知张氏兄弟从1925年到1983年共收有弟子127 位。其中张善子约有十几位弟子,余皆为张大千弟子,人数之多,为现代画坛第一。
在张善子、张大千的教导下,大风堂多出名家,门人何海霞被誉为“金碧青绿山水第一人”,黄独峰则成为“岭南画派”中坚力量,简文舒女士因画艺精湛,美国水墨协会还专门设有“简文舒奖”,她还被美国国立艺术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评为院士。叶浅予先生曾有诗曰:“大风门下士,画迹遍寰中。”据汪毅先生所编著的《大风堂的世界》一书中不完全统计,遍布海内外的大风堂再传弟子多达380余人,已逐渐有从师承扩散为画派之势。
如张善子、张大千两先生当年的艺术选择一样,近代中国画受到西画影响越深,大风堂画派的画家们却很少受其影响,依然坚信传承古法之意义。本次展览的王永年、龙国屏、萧建初、叶名珮诸先生乃大风堂门人,范汝愚、赵夜白为再传弟子,他们的画风均彰显出“大风堂画派”的典型风貌——追古法深刻、而赋新墨循理。尤其青绿、金碧、泼彩等技法,颇得张善子、张大千先生真貌。其中的王永年、龙国屏、萧建初、叶名珮诸先生虽已离世,其作品仍为书画藏家所珍。而在世画家中,年龄最小的即为赵夜白先生,笔力已颇见雄厚,墨色亦多现华滋,大风堂幸有人传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