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印·最江南——长三角水印版画交流展

  • 展览时间:2024/01/17 — 2024/01/31318
  • 展览空间: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 言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也是木刻画的发祥地,伴随印刷术发展起来的木刻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遗留至今的实物则是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诺波罗蜜经》的扉页版画。至明万历、天启年间出现中国木刻版画的黄金时期,如胡正言编印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运用了饾版、拱花技艺。中国现代水印木刻在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其中这一时期,在李平凡先生的推动下,自1953年开始,李平凡先生在全国各地开展传授水印技法,为我国水印木刻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水印木刻从学习传统入手,借鉴学习新的技法,在创作中追求新的发展与创造,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水印木刻版画艺术。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创作者学习传统木版水印技法,并在创作上进行运用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如黄永玉先生的《阿诗玛》插图,到60年代相继出现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新作,如吴凡的《蒲公英》、李焕民的《藏族女孩》等。最终总结出,水印木刻版画的生存与发展,既要适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更要深植于民族的土壤。

二十大精神指出,绿水青山,促进文化自信。为了发挥地校文化合作共建,让区域文化走进大学,大学文化走出校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艺术作品关注民生,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以此契机,我们主办方以“校地合作 产教融合”的理念来促成这次展览。本次展览,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的一次艺术探索,上海始终关注长三角区域美术创作联动,本次画展希望以文化助力,参与到长三角地区在文化事业、文教方面的共建共享、互融互通,继续为长三角美术协同发展赋能。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荣幸地展示了80多幅水印版画作品,除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和上海市青浦区水印版画创作中心组成员作品外,还邀请了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的杰出画家共同参与。

这些画作以绿水青山、田园生活和民生问题为主题,深入浅出地描绘了画家们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这也充分体现了上海美术学院、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上海美术家协会在推动艺术发展、服务社会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共同努力。此次展览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更以艺术的方式为社会注入了积极的力量,践行了艺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使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