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观井-缪晓春个展

  • 展览时间:2009/03/14 — 2009/05/13563
  • 展览空间:阿拉里奥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阿拉里奥北京(ARARIO BEIJING)2009年推出的首个大型展览“缪晓春:坐天观井”将展出缪晓春的新作 “坐天观井” 三维动画以及九连屏、数码水墨、素描、照片、刺绣等共近三十件作品。

  作为中国新媒体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缪晓春从早期现实主义题材摄影,到三维作品“虚拟最后审判” (The Last Judgment in Cyberspace),H2O系列等等,一直从社会学、艺术史的角度表现出对人文、历史和现实的关注,此次在阿拉里奥北京一号展厅展出的最新作品“坐天观井”也是充分利用了最新的三维电脑技术,以历史经典绘画作为视觉表现结构的基础,创造出一系列奇异的当代蒙太奇形象和虚拟现实。基于对历史图像的主观释义,缪晓春“坐天观井”依托的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荷兰绘画大师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代表作“欲望花园”。缪晓春在此把中国成语“坐井观天”反用为“坐天观井”,如果说“坐井观天”是比喻人的眼光狭小,认识有限,难以把握宏观世界的本质,那么“坐天观井”则是形容即便把人放在空中反观微小的事物,也与“坐井观天”一样难以认清微观世界的本质-----即使互换观看的位置,认识事物能力的局限性是相同的。这件作品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坐天观井”并非要如实还原历史图像的本真性,而是在这些图像谱系中主观解读、转换和演绎出新的现实寓意,或以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解构历史内涵,或以自我的视觉经验关照和转译对象化的问题,制造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媒体分析——在现实与虚拟、熟悉与陌生、亲近与疏离、自我与非我之间的纠缠中重新编织当代性的图像。在缪晓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图像与现实图像、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古典绘画与新媒体艺术、人与物、战争与和平、暴力与牧歌之间的相互对照、交织、重叠与替换。

  此次在阿拉里奥北京(ARARIO BEIJING)的“缪晓春:坐天观井”展览中,一号展厅外厅还展出包括独立主题的照片、素描、数码水墨、刺绣等系列,这些作品扩展了媒介表现手法和材料的界限,以三维效果为中介,用一种媒介的特质还原、转换、模拟、混合为另一种媒介,呈现出一种三维世界与二维世界之间似是而非又宏壮美妙的新艺术意境。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