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肤之目》是芬兰建筑师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l Pallasmaa)所写的一本关于去建筑视觉中心化的小册子,其强调人置身于空间之内,知觉与感知的重要性。本次展览借用书本标题作为切入,并不着意讨论肉身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而是试图将瑞贝卡·维诺(Rebeka Vaino)和阿尔弗雷德·沃拉尔(Alfred Worrall)两位艺术家的身体性与视觉变异进行一次并置。
从 eBay 上所收集的各式物件是阿尔弗雷德·沃拉尔带有写实性的表现主义绘画的图像来源。这些年份、来源和形态各异的物件在工作室中被艺术家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叙事。画面中物品之间真实的尺度关系被摒弃,虚拟化的造型处理形成间离作用。而看似日常化的场景是矢量化时空的叠层拼贴,像是在网络游戏中的碎片,在场与缺失、临近与距离都在焦灼中相互切换。或许我们不应规训于肉眼之下的真实性与动机上的合理化,就如阿尔弗雷德画面中视觉矢量化的场景是否有属于艺术家自我记忆的映照而不可知,但以一份难以探测的隐秘去激发观者更多联结。
而瑞贝卡·维诺的创作更倾向于身体性别带来的异言化——指甲划过留下的刮痕、乳胶滴落后干透的印渍、手工弯曲的木条又或是宿醉后手部颤抖画下的线条,猛烈的身体记忆和欲望让她在作品中捕捉到超越主观的真实瞬间。创作过程的流动性让瑞贝卡的绘画和雕塑之间不再具有明确的分割,而视觉和感官在一同作用下消解着个体与世界的隔膜。瑞贝卡在材料的探索中寻找困惑和对抗,创造亲密感的同时又制造不安。世界被印记在身体里,她也将身体投射到现实的世界,两者在变形的碎裂和剥落感中不断地相互影响和重新审视,回忆录般合为一种连续存在着的体验。
景观社会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主体视觉情景,然而视觉在获得刺激的的同时具有一种对自我的指认性,致使人对世界的体验逐渐被缩减与限制。自此让我们回到本次展览的主题《肌肤之目》,艺术家不再停留于具体意义上的目光观看,而是以遍布于身体之内外的特殊“眼睛”去全能化视角。肌肤之目是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无形触知,身体不再只是一个现实的物质实体,而是更多地被记忆和梦境,过去与未来所充实。其情感幻想被周遭的事物所被引发,像是某种穿越了肉身的植物,感官在叠加作用,就如塞尚所说“我们可以看见物体的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