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魇
管赛梅小时候常听奶奶讲恐怖的鬼故事,这是传统中国人用来教育孩子的方式,通过恐怖的因果报应,来让小孩对事物产生敬畏之心,进而改变为所欲为、胡作非为的行为。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明显,教育的结果虽然让人在社会事务中保持了最基本的善恶底线,但同时也给幼小的心灵带了恐惧和不安。管赛梅作品中的很多“非常”图像正来源于此,她认为万物有灵,每一个事物都有灵魂,山、树、房子、村庄都是如此,每一棵植物都和人一样,充满了灵性和生命感。
童年的美好与不安混合出一个真实的童年,而我们则经常被水晶般的亮晶晶的童话世界所欺骗,并习惯于接受这种思维惯性。事实上,童年除了晶莹透明以外,还同时存在恐惧与不安。管赛梅画面上那些漂亮色彩中暗藏着的幽灵,尖锐牙齿,可以吞噬东西的大嘴,从树上生长出的器官等等。这些符号带来美丽背后的惊恐不安,纯真背后的欲望与动荡,用绚烂和斑斓的色彩展现在我们眼前。简单与复杂,邪恶与善良,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的不一样的童话世界。管赛梅作品来源于对内心的真实反照。
管赛梅喜欢幻想,幻想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美丽世界,这个世界让“我好像回到家一样,而这个家绝对不会抛弃我永远也不会伤害我 。”然而,幻想是会破灭的,现实就是破坏其梦幻世界的恶魔。每个爱做梦的儿童都必然的要经历成长并毫无选择的面对现实带来的一切,这才是她画面中恐惧与不安的真正来源,似乎也正是童话世界的真实特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出现了超现实主义文学,紧接着又产生了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流派。超现实主义强调潜意识和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似乎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管赛梅充满幻想色彩的作品。随后,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中派生出魔幻现实主义艺术,进而影响文学产生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管赛梅作品中的幽灵鬼怪似乎又让我们把她的作品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联系。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联想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等,这些都是起源于近一百年前的思想运动。今天,我们在管赛梅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这些思潮的痕迹,只是这些痕迹却混合了管赛梅的童年记忆与成长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