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清野——郭青杰山水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12/14 — 2024/01/01475
  • 展览空间:深圳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开篇就说:“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


从宗炳这里开始,“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圣人用自己的神思效法“道”,贤者通过品味万物通达“道”,山水以美好的形质表征“道”,因而仁者乐于在山水中游玩。然而宋代的山水画家郭熙用自己的《林泉高致》回应了宗炳的画《山水序》,君子之所以爱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今天青年山水画家郭青杰,以《故园清野》为名的山水画展要在深圳美术馆东湖馆开展了,郭青杰以“故园清野”为名,其画的题材多数取材于自己的故乡。青杰生于中原故地,学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名家陈平教授的门下,获得了博士学位,是一位有着严格科班背景的山水画家。在他所出生的中原大地,正是当年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的故乡,从这里不难看出,他对故园的衷情是有缘由的。正如古之先贤们,把中国山水画及山水精神塑造成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一样。邓椿在《画继》卷二(候王贵戚)中所言:“所经之不众多”,迫使画家专注题材,谙熟境域,将恒常执守的观看和真实与深刻的认知,凝视内化成艺术语汇的纯度与深度。


所以说,青杰在选择家乡或者说“故园”作为自己绘画的题材,是因为内化了自我生长和对故土有着恒常执守的观看和真实与深刻的认知。在他那一笔笔聚散如书写的线状中,家乡的风物成了携带基因的密码一般,深沉中有着中原大地的荒芜。当然,这是一种有过丰收后的荒芜。仿佛等待季节的雪去覆盖一般。


青杰的“故园”完全是荒寒之境中孕育着大地辽阔;平缓起伏的丘壑隐藏着地老天荒;时光流变中透析着江山岑寂;笔墨浓淡中生发天地寂寞。这是一种新的力量和精神诠释,犹如大地能孕育一切脱离现实的理想,最终又能承载和包容一切梦和理想的陨落。


奥地利的里尔克在他的著作《论山水》中,也用通达的文笔揭示了西方人对山水认知的变化。从古希腊时期“空虚”的舞台(此时人过于自美,而无暇旁顾)到文艺复兴时期装点的工具,在宗教的神圣光芒中,在对万物的赞美里,人们对自我身体的疏离无意感到了山水的“光彩”。反过来,山水“又成为人的情感的寄托,人的欢悦、朴素与虔诚的比喻”。


由此可见,当我们陶潜在采菊东篱下,有意构建自身桃花源时,西方的梭罗却在《瓦尔登湖》边悠闲的踱步。有着深厚学养的青杰,也一直用“故园”在安放他的烟霞之梦、乡愁之境、心灵归属。他用他的“故园清野”给我们打开的正是他生命的所有修饰和对生命含蓄的比喻。正应了那句“一滴水可以映照宇宙的光辉”。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