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场
张俊民的艺术创作是独特的。油画布上被烧灼的孔洞以及烟熏的痕迹让山峦、树丛、花朵和人物等多种形象跃然而出。以火为媒在纸上或布上或其他材质上烧灼而作为艺术表达,张俊民并不是唯一者。但选择艾条来烧灼和熏烤油画布,用艾草和艾绒作为材料来在画布上拼贴制作,甚至直接用其来作为现成品材料营造出独特的展览空间,张俊民则是始创者。
这种独特的选择来自于他与家人近年来的切身经历。祛除疾病和痛苦的需要让这位艺术家,对艾灸这门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了深入的体认。屡试不爽的理想并且成功的治疗效果,让他对自然与生命,有着他人难以理解的锲入性感悟。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在修复他与家人的机体能力的同时,也驱使着他要用艺术家特有的好奇心和表现能力来回馈这个包围着我们每个人的冥冥世界。
如果说艾草艾叶所制成的艾条通过点对点的灸烤而沁人经络,让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内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话,那么, 艾条在画布上或其他材料上的烧灼,是否也意味着人体所赖以生存的大千世界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人们打开一片未曾眼见的洞天呢?画布上疏密有致或者排列有序的孔洞,是火所带来的温度与艾叶聚合成的能量在时间的见证下运动和变化的痕迹。而孔洞内里的另一层画布上或者第三层画布上所烧灼的痕迹,又让我们在窥见画布内部别样景象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由外而内、由里及外的空间往复和时间穿梭的交织与回味感。
在惊讶并且赞叹张俊民对画面空间探索时的这些尝试所形成的视觉上的新鲜感的同时,尤其不能忘记或者说需要格外强调的是,他所选择的方式的本土文化出处——艾灸。如果没有他出于对生命质量和生活需要的尊重与必须,如果没有他对这种上溯至商周时代先民们对自然草本开发的认识,他的艺术表达也仅仅是停留在对火的一般性认识和使用。然而,艾灸作为一种治疗和养生的古老方法,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天地和所有生命个体的独特的理解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俊民的艺术中渗透着浓厚的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长生活的文化气息。他的艺术源自于生活,植根于传统,却又能在视觉上开掘出一种新的空间体认,实属难能可贵。
这条触艾灸之类而旁通至艺术认识并表达世界的路径,对于张俊民来说,已经摸索而成雏形,其更加丰富和多样的作品样态, 让我们更加期待。
文/高岭
著名艺术批评家、美术学博士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