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矿坑
文/衡楚楚
“北纬 32 度;东经 120,拨正 1 度。载入——”
在特定的视平线上,可以一时间读取这里的全部信息。它的过往、现状及推演方式。人们惯以时间的线性流动来为其排序,但在这样的视野下,线索交错穿行。叠合着古人类生活痕迹、动物群的迁徙①,我们走近由红砖与混凝土砌造的建筑物。这一景象并没有惊动矿工的劳作,他们将石块堆积起来等待矿车的输运②。
建筑依托采石坑的半面崖壁与砖窑,在设计中实现了对地理空间的“修补”,而书店作为精神产物的载体,再度扩充了修补的面向。在27周年的特别时刻,先锋书店以新的口吻述说——呈现一场跨领域的艺术展览,借由多重形式的当代艺术作品,将书店的建筑空间及精神内核紧密串联。由知识、艺术共同灌注的全新生态注定是巧妙的安排,矿坑则是为这一新生态预留的“余地”。
依循艺术家们的创作脉络,迸发出一片多元的信息场。这是实验性的尝试,展览集合了十位来自不同地域、在各自创作路径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形式涵盖绘画、装置、行为、综合媒体及声音艺术。他们的创作是当代艺术流变在此一时空节点的重要切面,具有开阔的视像及辨识度,敏锐捕捉并探寻艺术作为一门特殊语言的张力所在。
空间及墙体结构的间歇与断续,为作品提供了充分的表达方位。跟随自由的布展直觉,作品像星体倾洒在宇宙中,在这样的布局中生发出精密的连线:源自作品作为独立生命体之间的对望关系,以及观者调动感受力为之补足的想象。由于在媒介和领域等多方面的跨度,作品轻快地抛出开放命题,并吸纳到多维的体认。
我们可以看到浮动在场域中的意识碎片:对外部现象的介入动机,对内在精神的觉察与追问,对自然境况的改造与再认识。它们自发地接触、反应及对话。沿照展览动线,公众可以自由行走在书籍与艺术作品的交替显现中,浸入深度的交互体验。展览同时涉及到建筑的外部空间,意在将语义的轨迹穿透到边框之外。
脚步声由远及近,光线透过云层关切着矿脉的愈合。35 万年前的南京智人徒手滑下山体,再现于此时的情境,重合于透过时空裂隙回看的在场者。
欢迎来到未来矿坑。
2023年10月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