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自己忠诚,
并如同黑夜跟随白昼般奉行不悖,
才不致对别人虚情假意。”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自2005年起,常青画廊就坚持举办有影响力且受欢迎的展览。艺术家们被邀请来此表达自己,利用它的多维度及强烈个性,与这个完全严谨的空间进行亲密对话。
在北京常青画廊的个展中,顾德新的出发点是要使这个空间尽可能地空旷和不被改动;让空气填充“现实”和人们感知之间的空隙;并避免在任何方面展现“力量”。
展览的名称正如他的每个展览,只简单地使用一个日期,表示一个事情的开始同时也是结束。对于艺术家而言,它代表了结束,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它还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展览深思着关于罪恶和救赎的启示。在我们头上持续漂浮着苦楚的云团,超出人们对时间的感觉。
顾德新对空间的解读通常是经过审慎思索和精确测量的,细致地考虑到一个空间的独特历史、范围和位置。他一般不会深入地解释作品的概念,只喜欢让作品本身来传达。他的装置作品通常是巨大的,并根据现场特制,第一眼就让观众震撼不已,立刻就深入到艺术家的思想中去。正是因此以及顾德新在视觉表达上的非凡能力,消除了观众感觉与思维之间的距离,他们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
顾德新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他的艺术观、生命观和他的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不断地相互支持,并极其一致。通过艺术,顾德新表达和消遣着自己和其他人。对他来说,艺术,作为一个媒介,从不是被用来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也不是被用来行使任何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说,艺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不可或缺的意义和地位,他总是寻求并精心维护着完美的平衡。
作为一个“艺术家”,也许他更愿意说,作为一个“喜欢玩的人”,三十多年来,顾德新一贯保持他坚定而谦逊的立场。在七十年代末,他就和其他年轻同伴一起开始通过流行的展览、行为和装置试图表达自己的观念,然而在被广泛认可后, 却试图保持“低调”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坚决不被头脑发热的艺术世界控制他的思想,和最重要,他的生活。
和其他同时代富有争议的艺术家不同,顾德新一直住在中国;没有离开他的故乡北京和那个在和平里的不大却舒适的寓所。总是有兴趣探求他身边世界的每一个小变化,即使失意也不会忽视现实社会,他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地方,可以安静地生活和独自工作。用自己的思想,有时带着恐惧,有时带着孤独,一生致力于一个心灵和智慧的事业。
顾德新的心灵一旦被一个新空间的项目 “捕捉”,他的作品往往可极具深广度和个性。他将观众引领到一个超现实的迷人世界,然而在深层次,却表现着真实存在-一个奇怪、危险和没有信任的世界,隐藏着不被预期的残酷,就如同个体存在的空洞,和生命本身的脆弱。由于具有高尚成熟的正直感,顾德新熟知这些瞬间的“真实”。
自时间的初元起,人类就凝视着灵魂深处,寻求一个富饶的世界,生命在那里和谐而平衡。在当今世界,这个令人生畏的新纪元,我们的渴望仍在继续,不是渴望新世界也不是旧世界,而是一个改变的世界,在这里“尊重”成为自觉。
这是一种疯狂的清醒,形成了顾德新存在和“行为”的方式。它使得观众意识到我们正在被强大的“权利政治”所包围,平等、公正和自由的世界被蒙蔽,充斥着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