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起源于中国的海洋经验,与从地中海发源的西方文明不同,这对以陆地和土壤为起基础的中华文明是稍显陌生的,在中国文明的演进中,海洋是一直边缘且未知的领域。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对海洋的想象往往是超验、充满神秘和幻想的,正如《山海经》中对海上国度和传说的描写,这些荒诞迷离、奇异诡谲的故事背后,其本质是一种质朴的世界观和最初的海洋观,即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及谦卑。这些古老的文本为人们日后的海上交流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蓝本,自汉朝以来,围绕着海洋的艺术、文学表达上都沾染了一层神话的气质,海洋不仅成为了一个被想象和延伸的客体,还承载了人们对于这一世界的好奇和对于神秘之境的向往。
与西方对海洋的征服欲望不同,对于中国来说,海洋更多地代表了广袤华夏的未知腹地。这一观念植根于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之中,例如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中都包含着与海洋相关的意象,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大一统"思想相呼应,强调了世界的广袤和复杂,将海洋视为人类知识和探索的边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带来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颠覆了人们对即有认知的经验。这条水路在两千多年的运行中我们带来了另一种世界体系的可能性,也为当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当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和交流价值。通过强化国际联系和合作,这一倡议有望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的遗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推动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建设更加和平、繁荣和开放的世界。2018年,通过考古发掘和史料证实,张家港被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本次展览在张家港市美术馆举办,汇聚来自国内本土以及海上丝路部分途径国家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以当代语言讨论对海洋的观察和思考,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及其辐射地区至今的影响力。以此出发,无论是对本土传统语言的再表达、海洋文明的想象和描绘、还是文化交流的认同和反思,都得以印证海上丝绸之路在当今社会中的多重意义。展览既从当代出发,又将时间倒流到历史深处,再进行折返,如同这条水路曲折蔓延,却让文化的种子开枝散叶。文明在此交融,传统在此聚集。面对共同的目的和愿景,展览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张家港重新启航,开启传统与当代的全新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