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技术思想历时悠久,在中国古代就有“技”“工”“器”“术”“法”“门”“道”“机巧”等描述技术的相关词汇。回溯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手工艺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技术进步史。中国古代典籍《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的出现,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所有的人造物都贴上了科技与艺术的标签。在后现代技术的语境下,关于手工艺中艺术与技术关系的探讨,对手工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也为我们思考艺术和技术在当代手工艺中的角色和价值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全新的生活和文化形态。技术的不断迭代对手工艺的创作和生成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手工艺媒介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使得手工艺品的制作变得更加灵活、精确和高效,同时也为手工艺品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何将当代科技手段融入传统手工艺中,以推动手工艺的创新发展,以及如何深化新工艺本体语言的研究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当下,新技术在工艺领域的应用革新了设计与制作方式,新一代的工匠正通过各种新技术实验对“材美工巧”“心手相应”等传统理念作出创造性的诠释。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方式深刻改变了传统工艺创作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智能设备的发展,手工艺创作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而是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和设备来辅助构思和制作,AI的发展甚至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辅助”,而走向手工艺远离“人”的未知。因此,大众担忧技术介入手工艺创新,会使手工艺丧失“手的价值”和人文情感、温度,这是手工艺目前面临的挑战。
基于学术研究和立场,在当下“新文科”学科建设背景下,本展览旨在探讨当代手工艺中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新技术与新人文的链接,探索未来工艺交叉、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围绕“科技与人文”“传统技艺与当代媒介”“新技术与工艺美术”“新技术实验与材料跨界”“当代形态与观念表达”等问题进行研究性展示,以此促进对话、引发思考。展览邀请了国内外陶瓷、金工、漆艺、玻璃、木作、纤维等领域采用新技术探索实验的近80位手工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作品与项目,共计四百余件作品,展示了新技术介入工艺实践中材料、形态、肌理、观念的突破,呈现了当代手工艺实验的多样感知与形式表达,展览希望关注正在生发的新工艺形态与未来趋势,为助力新时代中国现代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