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秦理斌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忠实的守望者和辛勤的耕耘者,大半生沉迷传统诗词,唯求君子之道以致书道,其书法深得二王及米芾精髓,而笔墨意趣、美学精神则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古典诗词滋养。惟其如此,书界普遍认为先生书法笔墨酣畅,线条圆润,柔静清雅,气韵生动,大朴不雕,中庸和谐,是真正从传统土壤里生长出来,浸润着浓郁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气质的艺术。秦理斌先生从教多年,严谨治学,其与生俱来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歌、历代碑帖的沉迷,也让他成为中国书法传统执着的坚守者和高峰林立的传统密林里守中求变顽强的探索者。从书法本体和美学追求来看,秦理斌先生所追求的于传统中汲取中国文化精神气血、在探求中开拓当代书法艺术新境的守正创新之路,正体现了苏轼所主张的“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的中国传统文人孜孜以求的美学价值观。笔为心用,墨为魂魄,动静相宜,横斜生辉的艺术实践,在凸显秦理斌先生所拥有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质的同时,也为我们提示了一条学养为根、法度为本、人书互证、法古拓今的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正道。因此,中国美术馆在4月27日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诗书成韵——秦理斌行书小品展》推介词中说,秦理斌先生是“当代尤重帖学且取得突出成就的当代大家之一”。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评价这次展览时说:“在中国美术馆能搞这种专门的学术性很强的邀请展是很难的。这说明秦理斌老师的学养、认识、观点、知识、学问,和他的艺术创作是高度统一的,达到了很高的学术境界和艺术境界。”从本体上讲,书法是文人的艺术,综合了一位书法家整体文化修养和思想意识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识,决定着每一位书法家及其每一幅作品的笔墨情趣、艺术意蕴。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规范的坚守、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追求,让秦理斌及其书法作品拥有了归于中国书法正道的底气与自信。
秦理斌先生老家礼县早年属天水管辖,都是秦人故园,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山水地理,一脉相承。至今,秦老师仍有诸多亲友生活工作在天水,自视自己还是文化地理意义上的天水人。《诗经》传统,秦风雅韵,李杜遗风,耳濡目染,让其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沉迷不已。五个月前,先生将其在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邀请展命名为“诗书成韵”,作品取材于汉乐府及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诗文。此次展览由“李杜光芒”、“诗意天水”、“诗书成韵”三部分组成,依然彰显的是深植于先生情感深处的“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中国传统人文情怀,以及先生所追求的“藏魂魄于天然,纳灵秀于朴拙”的中国传统美学至高境界。至于其中所辑录我写天水的几首诗歌,同样体现的是秦理斌先生对诗歌的尊重、对一位一生痴恋着诗歌与诗情的天水本土诗人的抬爱。
上一篇: 素墨禅心问丹心——郭磊、孙尚阳书画联展
下一篇: 尽意——陈昭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