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花湖——王旭个展

  • 展览时间:2023/08/05 — 2023/09/16680
  • 展览空间:樱桃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望花湖

文/李书天


提笔想来已与王旭兄相识多年了。初识王旭在朋友画室,此人性格沉稳,双目有神,略不善言辞,与他张力极强的作品形成强烈反差。再谈,发现许多友人相识,这一聊便至深夜。王旭虽接受过传统的学院派绘画训练,但在极早时便形成了区别于学院派的自我绘画语言体系,通过2013年的作品《云山》可以看出,王旭的作品从一开始就露着极强的表现主义色彩,笔触之肯定厚重、颜色对比之强烈,无不彰显着他性格内对艺术表达的自信和不羁。


《望花湖》是艺术家王旭在河南的首次个人展览,展览名称得来于艺术家工作生活地南阳方城县的一处水系,因过去此处建有望花亭而得名。王旭从2009年大学毕业后,辗转于北京、郑州、洛阳,负笈行万里,现归至方城老家工作生活;方城古称“裕州”,始于夏代、为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期为楚地,是中国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虽地处河南西南,却自古底蕴雄厚、人杰地灵,王旭的工作室便处在方城老城区内。


老城的街道,临街四楼,走上略窄的楼梯,行至王旭工作室。琳琅满目的画作整整齐齐的映入眼帘,工作室内右前方有一间茶室,除了墙上的作品外,置物架上摆满了王旭收藏的古代艺术品,一只叫“小不点”的猫慵懒的趴在茶桌上。


值得一提的是墙上有一件名叫《指尖流淌的蜂蜜》的作品,艺术家讲到这张画是画给自己看的,黑色的背景,面部模糊扭曲的人像,如同审视自我一般矗立在画面中央,安静的沉默着;与右侧艺术家所临习的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相得益彰。在这个底蕴雄厚的小城里,王旭这种回归本土的“偏安一隅”,汲成了艺术家创作之养分源泉,却恰恰成了艺术家独特语言气质之所在。


毫无疑问王旭的情感捕捉是细腻的,在其2021-2022年的作品《肖像》系列中可以看出画面中更多的呈现出一种人物形态上的软体夸张,去性别化、去身份化的人物直立于画面中间,整体色调呈现丰富的暗灰色,这种近乎符号化的人物透露着艺术家对身边周遭及其生活的理解与感受。如作品《wx肖像:独山少年》中的人物半蹲坐在画面中间,虽身形高大于面前山头,却被画面空间所压制显得幽闭,面部整体隐于重色背景之中;特殊的统一符号呈现,更使得王旭的作品除了单纯的个人化情绪外,多了一份普遍的象征性,似乎透露出一种社会符号的表达。


与作品《wx肖像:独山少年》相似,王旭用这种手法描绘了很多该系列的作品,如《wx肖像:审视》、《林中的少年》,像艺术家本人一般,沉默杂糅,看似模糊或是扭曲的面部偶尔露出或空洞或深邃之一瞥,仿佛是知识分子的自觉,画面内的精神视觉化凝练,打造出一片当代自然人的真实的精神图景。


2022年最后,王旭绘制了这件名为《天空下2》的作品,与之前偏忧伤的灰色调子不同,这件作品中色彩更为猛烈与激进,笔触也更为生猛,偌大的人体横亘画面中央,烈日之下背光直立,烈日骄阳,孤单英雄,震撼人心的展示着一种彷徨的残酷,似一种停顿,又似一种蓄势待发,似乎在与过去做最后的抗争式的告别;艺术家用独属于自己的浪漫方式告别了2022年,开启了新时期的创作。


1966年由导演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执导的电影《放大》中的最后,剧中人打着无形的网球,堪称影史之经典让人无法释怀。该导演片中主角大多漫无目的的游走,这种看似荒诞、没有宏大叙事、无线索似的表达似乎于王旭的新作产生了某种暗合关联,真实与虚幻,具象与抽象,虚实交织。


在王旭的最新的近作中,除了延续了之前的一些人物以外,把日常的场景也搬入画布上,动物、水果等看似平常之物,皆入了艺术家的画面中,整体色彩也更为明快;现实物象通过艺术家的结构重组,构建出一种包含隐喻、看似荒诞的视觉体验。像是任何哲学流派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王旭不是从一个具体的物象来构建自己的画面,而是通过对思维观念及逻辑的产生而后推演,然后再去寻找、建构所需之元素。艺术家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束缚与自由之间反复,在放肆与克制中交织。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