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_郑沛佳
揭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席揭阳画院理论委员会 主任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过人之处,那便是能在世俗景致中,撷取物外之趣,从中注入个人情感,借物言志。
譬如莲花,在百花丛中本是不起眼的水生植物,但曹植却在《芙蓉赋》中用“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之句,把它比喻为水中的灵芝;周敦颐的《爱莲说》更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中通外直、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形象;此外,还有人赋予莲花“一品清廉”、“本固枝荣”、“华实齐生”、“六月花神”等等雅称。基于这些美好的寄寓,自古以来画荷者便层出不穷。清代石涛的《墨荷图》、朱耷的《荷石图》,近现代齐白石的《秋荷》、张大千的《彩荷》、黄永玉的《荷开盛世》等等,都是国画莲花的经典之作。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描绘出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融入了荷文化的自我精神意识,荷花之韵,溢于“画”表。
普宁温锦照、连晓平、杨坚庭三位书画家也对荷花情有独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合作了几十幅荷花图,取名“一路莲花”举办展览,可谓书画辉映,珠联璧合。
这些作品,风格清丽朴实,画面简练自如,不刻意穷工极巧,求笔墨纵横交错,笔势粗犷简率,用墨随机随心。只见荷花映日怒放,荷枝婷婷玉立,荷叶随风摇曳,间有小鸟穿插,鱼儿嬉戏,青蛙出没,螃蟹横行;不经意的几笔皴擦点染了一塘池水,清澈荡漾,无私无欲,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大自然的景象,经过画家的提炼转换为心象,成为心灵意绪的载体。这正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自然和谐观在绘画中的体现。这种笔随心运的手法,使这批作品拆除了物我界限而融合为一,在无为、无法、无道中展示出一种超凡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温锦照老师为每幅作品的题款,用行云流水般的书法题上古今咏荷名句,使这些作品充满了书卷气,文人气息扑面而来,可谓“开卷便闻莲花香”。
三位书画家的“一路莲花”,画的是“繁华之中求取安静”的禅意,是“仙子风骨不落俗尘”的品格。愿三位及观者诸君,在人生的坦途上一路绽放,一路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