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雕塑艺术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审美趣味的不断提升而持续发展。西方近代的雕塑发展,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引领了国际艺术发展思潮。华夏文明中的“四大石窟”、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像”和汉代霍去病将军墓“马踏匈奴”等雕塑名作,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传世经典,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中国近代雕塑艺术的兴起,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艺术领域,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的;而雕塑事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浪潮,这期间的雕塑艺术进入一个较长的多元艺术实践阶段,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快餐式的拿来主义盲目跟从“西风”到重新认识和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彰显本土地域文化精髓,逐步形成具有东方文化特质和中国艺术特色的现当代艺术。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镇之一,这座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与“武”共存,这在别的城市非常少见,历史名人、武术、粤剧、龙狮、民俗,乃至美食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母题。在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的佛山祖庙里,佛山民间艺术中的三雕(砖、石、木)、二塑(陶、灰)朴拙传神,巧夺天工,完美呈现了艺术夸张手法和浪漫主义情怀,成为城市的特色文化名片。
艺术创作是要讲究情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自觉融入到地方文化中去,才可能寻找到城市的文化基因。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原则,本土艺术家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演绎。
2020年夏,由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的“首届佛山艺术三年展(雕塑方向)”品牌展览面向社会大众隆重推出。该展以艺术委员会提名推荐作者的方式,选择了共计14位在专业领域上颇有建树的青年艺术家参与,展览作品约80件,展览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创作方式为导向。通过展览及互动,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培养一批专业新秀,提升社会大众的审美品位,从而推动佛山文化事业走向更高层面。
今夏,即将迎来“第二届佛山艺术三年展(雕塑 陶艺方向)”的展览。此次展览提名参展艺术家共计11位,展览作品约76件。对于这11位艺术家来说,每一件作品的创作,都是情感的外化;体现了作者不遗余力地用文艺作品礼赞伟大时代、凝聚奋进力量的创作意图;反映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并为佛山留下丰硕的精神财富,值得期待。
创作艺术,也创作理想生活;雕塑作品,也雕塑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