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城:原野上的孩子 A Wild Kid

  • 展览时间:2023/07/29 — 2023/09/02374
  • 展览空间:Atelier Bois 博艺欣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PREWORK欣然呈现常城(b.1993,深圳)个展“原野上的孩子 A Wild Kid”,展出艺术家近年来重要的系列创作,在绘画创作的具身体验中,以绘画的形式将图像的感性认知与文字的意向表达处理并结合,以试图创造敏感而复杂的感官体验。


常城的创作包括绘画、诗歌和摄影,诗歌、文字创作是艺术家的创作核心。他试图用图像和文字去创造一个新语境的尝试,把矛盾和看似割裂的符号并置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写作诗歌并开始思考文字与当代视觉艺术的暧昧关联,探索绘画的文学性和新的可能。


也许是从年少时期起就接受西方教育体系,艺术家将其对西方艺术、文学的理解,当代艺术实践和当下所处的环境、语境串联起来,将离他遥远的参照物转化为令人兴奋的当代艺术语言。常城对诗歌与文学的探索是广泛且丰富的。他学习西方哲学并阅读东西方文学- 罗兰·巴特、福科、保罗·策兰、艾米丽·狄金森、T.S. 艾略特、波德莱尔,也阅读顾城、北岛、芒克、夏宇和谷川俊太郎。喜欢英语诗歌,也用英语创作诗歌,中文和英文诗歌都成为他绘画创作过程的一部分。


他把诗人的和自己的诗句融入他的作品。然而,他的作品并非直接的文学转录,而是引发观者思考、探寻自由悬浮的诗歌片段,与画面形象、不规则色彩和十字一般的窗户意向之间的关系。艺术家把自己的最隐秘的梦境和情绪,都画在了画布上。


在大学时期就一直对文字写作感兴趣,从艺术创作的开始,就在探索让文字的抽象融入到画面中。当诗歌写在画面上,这些文字的意义不再仅仅是诗歌本身也是新的符号,让画面有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画面中的诗歌有些是艺术家自己写的,有些是艺术家读到的,它们与画中的图像偶遇在了一起。


常城的画面里经常有大面积的留白,使得颜料的痕迹显得十分薄弱,像是女人脸上的泪痕,懒懒散散的游走在画布上。手写下的那些文字,像是汉字本身表意的抽象击败了潦草的书写,使人们忽略书法,找到一种新的观看的语境。


关于“窗户”的主题,艺术家自述:自毕业来到上海的初期,租住在老小区的公房里,创作时会时不时望向房间里唯一的窗户,老公房那种黑色的铁窗,像牢笼一样将人死死困住,也从此在记忆里刻下铁窗带来的感觉。白色十字代表自主,自主的约束,主动的束缚;黑色十字代表权利,权利与制约规训与惩戒;红色十字,代表精神或者神性。 加上了“窗户” 之后,一幅画作就是一间 “房间” ,隐喻观者可以进入这些房间,一窥艺术家随性肆意的世界 - 自主的、规训的、思辨的,充满着奇思妙想和对新、旧世界的参考与引用。


展览开幕同时,艺术家筹备已久的个人诗集《大地上的孤儿》一并发布。这本诗影集收录了近六年的个人诗歌创作和摄影创作,以此与展览中的个别作品形成互文的关系。


作为诗人的拾人,“想要做一个诗人/一个只写诗/ 却不用做人的/ 诗人”; 作为艺术家的常城,“想好好写一个故事/ 想好好画出自己/ 想好好活得潇洒“。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