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李向华
郑州这座城市,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让她足以成为一个时代下,同等规格城市的典型代表。与之相应,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面对都市面貌日新月异的更新,常会产生一种适应不及的感觉。这种感觉,被逐渐模糊的乡愁、心之所向的山林野趣和不断耸立的新式高楼、精心布置的城市景观所切割、切换,以至出现蒙太奇式的效果,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亦带入亦真亦幻的错觉。
如果不了解冉玉风景油画描绘的对象,便也容易陷入这种错觉,误认为他所描绘的景观,是某个如歌如画的山林野趣中的某个片段,被他用个性鲜明的印象派画法和个人情感的和谐呈现。但进而细致的观察,好像这些风景画和素常所见的风景画又有些许微妙的差异。而这个不易察觉的差异,源于他所描绘的,皆是他工作、生活、晨练的地方——郑州龙子湖周边的人造景观。
冉玉似乎从未做过如此的设定,他的规律生活内容之一便是工作之余,闲暇之时,在龙子湖周边运动、拍照、记录、构思。这批作品就在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自然而然生成的。冉玉是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画家,以致足以让我轻易将投向笔法的目光挪开,直奔他创作情绪的真诚不欺,并由此产生共鸣。
共鸣也不仅如此。当都市人被都市所困,那些体量巨大的都市景观,成为距离最近,最易于实现,最易于填补个体对自然山川向往的需求。市民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高级的楼房之外,越来越大的湖泊、树林、草地的现场,放逐自我,遥望故土,如登山林。在当下,市民因城市景观与城市变得更加紧密、和谐。
冉玉对美与和谐有着下意识的追求,拍照时,也会选取最好的角度、光线、构图,为作品做最好的素材。他的作品几乎全是人工园林景观,林立的摩天大楼甚至没有机会成为作品的背景。冉玉可能也无意于探讨城市与自然、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城市的个中关系,他用风景如画、岁月静好的意蕴找到了其中的平衡关系。而这些风景作品,也因此拥有和清晰地呈现了独特的人文刻度。
更为欣喜的是,冉玉长时间观察、聚焦龙子湖似乎从未乏味,反而愈发从中寻得更多趣味,也因此在3年以上的时间跨度内,在经历了更多人生体味之后,作品更显沉静与从容,以致不期然使其自身逐步成为这片物理领域的代言者。其中无意触发的哲思,可能还无法以“格物致知”去套用,但确是可以从这些画作中寻得各种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