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瑶山——在地艺术创作”项目分为在地艺术创作与在地艺术展览两个部分,在地艺术创作是通过艺术家对瑶山古寨的自然景观、民族服饰、生活场景、民间工艺等的在地考察、体验的再创作。艺术家张国忠先生的创作的七幅作品,其大胆的用色和自由的笔法,被当地人形容准确的表达“瑶山色彩”;艺术家杨家勇以一种超现实的艺术词汇重组瑶山自然人文元素,形成共识的“视觉语言”;艺术家张大羽通过对瑶山、瑶族的抽象纹样的提炼,抽象出绝对的精神图腾表达对瑶山原始部落的认识;艺术家时永华对喀斯特地貌石山绿植色彩明度的把控以及远山近物的描绘,是艺术家内心厚重风景的体现;艺术家王杰通过变异的方式直抒胸臆,山山交织,连绵不绝;艺术家朱剑坤、孙瀚宇、李思瑾笔法简洁凝练,将传统的书写与对材料的理解运用至画面,传达一种表现主义的乡野“叙事”;艺术家石金玲和南希,虽然分别运用架上和装置的形式,但是其精神内核是对地方人文景观的转译,给人“举重若轻”的观感。同时亦有柏华昕、曹本健、杜庆伟、蒙宝华、蒙楠、莫汉立、莫庆来、莫春记、莫戴杰、欧 玲、潘天真、潘小威、潘继攀、覃迎春、朱元燕、郑术科等常年“耕耘”荔波,以荔波为生活与艺术创作的根源本地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荔波与瑶山是潜在的影子和精神内核。我们将艺术家的在地创作和工作室日常创作相结合,探讨在地艺术创作的知识图谱并与瑶山本地艺术家开展学术论坛讨论。
上一篇: 稽古开新—中原古代石刻拓本暨罗鸣临创书法研究展
下一篇: 李钢个展:公海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