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重建雷峰塔

  • 展览时间:2009/04/18 — 2009/05/31722
  • 展览空间:圣之空间艺术中心
查看更多详情

    始建于五代十国的雷峰塔曾于西湖的地标建筑。

  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重建竣工落成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喜怒哀乐……从1924年9月25号雷峰塔轰然坍塌,至今,在七十八年零一个月以后,雷峰塔的重建。雷峰塔与当代艺术是毫无关系的!但他确实与杭州息息相关,而发展中的中国美术学院新锐艺术家群也与杭州密切相关,历史和现实在同一个城市相聚是一种缘分。“塔”寓意着传统规范和学院艺术,雷峰塔的倒塌使许多人丧魂落魄,雷峰塔的再造是诸多人理想的追逐。

  沉重的学院主义创作模式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一种庸俗化的艺术市场学在金钱支配下让当代艺术的实验性精神和现实批判功能丧失殆尽。流行样式主义,市场功能学导致的同质化的取向,正成为“学院艺术”在当代艺术表达中获得名誉和金钱的潜规则;知识合法性的程序使其行而上的学院制度富贵堂皇,严格的师承关系和外语制约的考试制度,使许多真正的创造者无所适从;普遍追求的就是该去拼搏的,现实呈现的热门,就理所当然是人生趋鹜的目标!舍此其外,其他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的不务正业!学院主义的镀金招牌被标榜成天经地义的定轨,在市场机制的推进下汇聚成洪流,足以淹没一切天才!

当代艺术实验先驱者倚托社会、挑战造物、其锋芒锐利如刀锋。“刀锋”们注定披荆斩棘,也注定伤痕累累。

  此次“刀锋•重建雷峰塔”实验艺术展,汇聚了来自杭州西湖中国学术学院新锐艺术家们,而富有意味的是他们大多数是集聚在以杨劲松先生、邱志杰先生为撑门的综合艺术系麾下。他们在当代艺术的一统格局中独立不羁,各行其是,泰然处之,笑傲江湖。并接受命运和现实的种种撞击、淬炼,突破学院学术规范及其典章制度的层层枷锁桎梏,完成自己独擅的精神诉求和创造实验,成为在当代艺术万众狂欢、一片祥和中寒光凛冽的“刀锋”。

  关注杭州的艺术家不能从单件作品来看,而是要从整体来看。而杭州似乎是个缺乏“艺木家群落”的地方杭州的文化氛围一直远离政治、商业为其特征,面对2005年以来当代艺术市场喜欢快速的消费文化符号.而杭州没有!临居西湖边,甘于十年磨一剑,不管其城外如何硝烟弥漫而杭州艺术家却心静临水、处若不惊!

  综观历史的中国美院(原浙江美术学院)80余年的发展,历经风雨,一代代的艺术家们犹如熠熠群星,对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的创新和拓展、为中国艺术教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构成学院艺术创造和教育的效果史,其二十世纪影响中国乃至国际的艺术家有: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颜文樑、李可染、陈之佛、庞薰琹、董希文、王式廊、常书鸿、李苦禅、刘开渠、王朝闻、吴冠中、赵无极……时到今天,在薪火传承中,人才更迭而精神不灭,在当代艺术中可圈可点的人物有黄永砯、王广义、谷文达、张培力、邱志杰等等。基于上述,中国美术学院在创造精神上具有前瞻性、实验性和多元互动的价值取向,在当代学院艺术中将造型视觉领域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以敏锐而开放性的思维越过历史的沉重,启迪创造者的各项指标,以边缘性和日常性定为其价值取向,排开京城的浮躁和新的艺术霸权。为80后新锐艺术提供了学院教育和创造的开放基地。

  此次展出的17位艺术家大多数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后,抑或,这些新面孔的创作指向和结果并不是即已成熟,但当代艺术处在二十世纪发展过程中即是正在发生时——怀疑与批判——解构与结构等多重性,用他们的说法是——“换一种说法”!在当代处于调整和即将变局的形态前,人们为此更应该寻找新的突破口或新的推动力。

  我相信,这次展览有别于我们习以为常而经常看到的展览。当金融危机给市场带来疲软的时候,而“杭州制造”却远离了市场的浮躁和喧哗,他们本着怀桑天下的视野,独善其身,挤出泡沫,用一种新的文化实验意向取代失效的叙事系统。历经千年的雷峰塔倒掉后,只有鲁迅说倒得好,因为“白娘子”解放了!今天,在雷峰塔下收级沿塔而上,凭窗依阑远眺,西湖一览无余。在颠覆和重建中,杭州似乎早就注定了应该经历从解构到重构的历史进程!“塔”对于大众是一个极重要的建筑符号,而来自杭州的一批艺术家们则大胆越过庸俗市场学这把尖锐的刀锋,用艺术理想和信念重建精神之塔,在学术平庸的迷茫之际磨砺思想的锋刃,正基于他们所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期待他们的“亮剑。”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