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石枕流——学院派水墨四人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07/16 — 2023/07/25364
  • 展览空间:武汉海山文化艺术城
查看更多详情

前言

艺术走出书斋,就开始了它被阐释的过程。作品信息是否能够被有效传递,端赖于观众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背景专业知识背景的深度与广度犹如频率的高低和频谱的宽窄,决定着其所能够接受的信息之多寡。至于艺术欣赏中因频道错位而交臂失之的现象,更是所在多有。


经常被问及艺术好坏的标准在哪里? 先哲有云:和而不同。然而那种潜藏于民族文化背后的集体无意识,却分明透过数千年艺术史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共性与个性是艺术史老生常谈的话题,它们以互容互补的方式渗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早已成为我们生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元共存是时代命题。寻觅最大公约数的雅俗共赏和追逐个性绽放的落落寡合,你更喜欢哪一种?欣赏的角度之不同,也折射出观众的个性与品味。观众与艺术家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作品之于观众,不只是被观赏的对象,也是一个被创造的对象。正是在观者的晤对中,作品的生命意象被再次创造出来,观众与作者达成不期而遇的邂逅,进发出灿烂的生命火花。至于作品生命意象在深层次上被调度、唤醒、证悟的这一过程,中国画家常称之为“心印”参展的四位艺术家均来自学院,于传统文脉和教学相长中孜孜以求,探索当代语境下水墨创作之多元化实践。概而言之,段岩之“鲜”,韦伶之“活”,李波之“清”,轩敏华之“拙”,均以其独具特色的笔墨面目和审美旨趣自立于荆楚艺术之林。画家各尽所能,览者当自有得,无劳笔者赘言,是为序。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