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五月的北京,已是夏的热烈。粽叶飘摇,蒲柳长青。凤尾与凌霄共舞,栀子与茉莉同香。池塘萍花乱点,庭院竹枝绰动。
艾草挂到门旁的时候,朋友寄来了梅子,殷殷的酒红色便诗一般弥散开来。“梅子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相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句子被槐堂的灯光包裹着,酿出了经久不衰的文士书香,从大宋的礼帽长衫慢悠悠地荡漾到眼前。想古人,每每相约,寻泉觅寺,踏径探幽,抚琴荡桨,坐雨观云,是何等的惬意。
与陈震生、王寿石、张红燕、北代子、李波洋诸友时有往来,约茶约酒约灯花。四月份的一个午后,便有了癸卯端阳雅集展览之约。震生兄题写展标《皆大欢喜》,震生能书善画儒雅健谈。寿石写意花鸟与古典人物恣肆诙谐,笔墨俱佳。惊涛中西合璧,融古典与时尚于一炉,雅谑奇逸。红燕专画童子稚趣,天真烂漫。波洋善造林泉幽境,高士踏歌。今各以小品数帧联袂呈展,有效兰亭曲水之致,还望流觞之时,诸友齐聚,煮米泡枣,洗叶包粽,也酒也茶也灯花。
癸卯端午,本见于槐堂。
上一篇: 重新阅读”人工智能艺术展
下一篇: 西泠清芬——西泠印社社员石双樑书法篆刻捐赠展
最新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