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策展人杨鉴策划,开拍CUPPAR特约赞助的全新群展“环形容器”将于2023年6月17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将以一个彼此串联的感知结构网罗多位艺术家涉及不同媒介的创作。美术馆的特殊空间与建筑形态,预设为容纳视觉、声音、知觉以及观念的容器。阿斯巴甜、方媛、费亦宁、季鑫、经傲、李维伊、蒲英玮、孙一钿、谭永勍、宛超前、王文婷、夏乔伊、夏禹、杨伯都、张季、张英楠等16位艺术家的作品,不同程度借助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艺术家们甚至有意识地将作品塑造为一具内省的器皿。
环形容器原本是指上世纪发明的一种真空室,其中遍布由线圈提供基于核聚变而产生能量的强大磁场,是应对全球能量短缺的一种人为装置。美术馆亦是一个积沙成塔的场所,通过将集体无意识进行剥离,从而进入到更为接近德勒兹所描述的无限折叠身体的宇宙中,通过重复的收缩与舒张,直面当下的差异性。意识的流体也将在这个过程中重新选择和吸收,随即膨胀起来。用作品强化美术馆空间的频率,就如同得知一个建筑物的重心,不断赋予其重音,以激发场所内在的活力与能量。抑或更像是从超越现有的维度来观测星体的运行,体验从现实藩篱中逃脱,成为失重的存在,几乎是在一个接近真空的视角中,艺术家们的作品为美术馆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嘈杂的出口。在一个连绵不断的时空中,通过抽象的形态、声音、观念和图像抵达片刻的抽离。
阿斯巴甜的“zigzag”系列通过电热丝将泡沫进行手工切割,而后附着真实漆,作品的外在形态极易让人联想到风化的砂石、洞穴岩壁、花园植株以及古典遗址,而内里却是极易便捷可得的泡沫,作品不仅是对于时间感知的压缩,同时也透露出了强烈的哲思意味;方媛的作品不仅接续了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更是将急速变迁的加速主义以一种奔腾的样式诉诸画面;费亦宁的作品将希腊神话中阿波罗与达芙涅故事中紧急时刻无限延宕,置放入循环的虚构黄昏,以抵抗危机的发生;季鑫的作品不仅强化了永恒少女的闲暇片刻,更是将文学中高悬之物的幻影移植到绘画中;经傲的动态声音装置还原了材质的特性,同时也将空间的气流激发扩散;李维伊对落叶的模仿,流露出一种兼备物哀与超然物外的情绪;张季的作品强调通过全部感官以抵消理性的桎梏,绵延的意识如浪潮般激荡。
如果说以上艺术家更为关注个体的崇高,那么蒲英玮的作品所充满的作为世界青年的反思与担当;孙一钿对于“人造物”的关注隐藏着艺术家对现代社会和消费主义的思考;谭永勍将个人对于生命意识的探索与对技术的反思;宛超前不断提炼着的家用电器的哲学内涵;王文婷将个人在工业家庭的成长与对两性社会的反思融汇在不同媒材;夏乔伊通过手工“缝合”弥合材料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对峙;夏禹将个人的成长史与日常提炼至作品中;杨伯都对美术馆空间的纯粹性表达与张英楠将颇具超现实气息的景观对理想型的精神空间;则是不断在强化那些特定的外在符号并使暗处的幽灵成为再现之物。通过对意识频率的调度,我们得以从矩阵中脱离,涌入超越此在时空的隐秘虫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