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对韩学军的了解是超过很多人的,除了是大学同学以外,他还是我下铺的兄弟。在那个艺术的激情岁月里,宿舍闭灯前后是我们艺术话题的集中时刻。韩学军对鲁本斯和伦勃朗的迷恋持续到现在,直到周游了世界各大美术馆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艺术再无出头之日。之后他一度沉迷于“应酬之作”,明星和富豪邀请的肖像油画曾是重要的社会订单。当然生计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拥有素描和色彩一等奖获得者的“学院明星”光环,随着岁月侵蚀在他身上逐步褪去的同时,微弱的油画优等生“科班荣誉感”,只要稍加唤醒,他又开始跃跃欲试。事实大部分艺术家都是这样,一生的创作都在反复循环中螺旋上升或沉降。
认识王聪却是在完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几年之后参观了她的画室,我带着众多的“议论纷纷”去看她的作品。的确,工作室里的所有摆设显得并不是“很专业”,作品也没有微信里被“聚合归一”之后的完整感。她没有所谓科班的基础训练,“形不准”是她自己都要唠叨的话,恰恰这让她脱离了学院体系的束缚。女性的身体和情欲释放是她作品的主要题材之一,且创作似乎也是在随性激浪中进行的,对具象和造型的忽略让她只服从情感的彻底流浪。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她的作品还是有过多的原始冲动,这种原始动力源是艺术家本人需要深入“挖呀挖”的。如何让它逐步具有深度和厚度,构建一个美丽新世界。
上一篇: 标志、回忆、当下,儿童流行文化研究
下一篇: 廖斐个展——形下寺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