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情怀——徐志文个人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05/13 — 2023/06/181125
  • 展览空间:上海梧桐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文|龚心瀚


徐志文先生要举办《海上情怀-徐志文个展》,希望我为之作序。对于这位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又是相识相知相交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自当尽力助兴,欣然命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徐志文以优异成绩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被选拔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学员。三年后,成为专职画师。上海市美专当时拥有一流的画师和名家,上海中国画院则聚集了全国翘首仰望的著名大师,有顶级中国画艺术殿堂之称。他师从谢之光和唐云两位名家,也有机会向诸如白蕉、贺天健、吴湖帆等名师大家学习,谈画论艺,悉心攻业,成为青年国画家中的佼佼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唐云先生称赞曰:“徐志文长水墨山水,尤以善写瀑布水口著称,兼人物、花卉。他既得宋人范宽李唐之法意,且扎实的写生基础,笔暴凝重,构图严谨,气势的峻嶒雄放,意境新颖,形象生动,气息灵逸洒脱。近年来,广益多师,学而善悟,以强烈的笔墨感情和不凡功力,形成个人风格,卓然成家矣。

沪上著名记者、文艺评论家郑重先生称赞徐志文的给画作品有“四美”:“奔腾之美、幽静之美、壮阔之善、飞动之美”。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代,宋代山水画巨匠范宽和李唐是徐志文师法的宗师。范宽是宋画的一个代表人物,赵孟頫称赞他的画“真古今绝笔也”,范宽一幅画就完成了俯视、平视和仰视三个视觉。这在中国画中是极少见的。这需要我们在移动中多视角看它,好比把自己相象成一只飞鸟,在观看过程中,一幅静止的画在我们的知觉里活泛起来。徐志文的不少山水画就承袭了范宽的不少笔法,在他的山水画里。那些有不同视角有不同山水,那些把时间凝固在不同视角的空间里的山水,更是出于他心中的。李唐也是一个宋画的代表人物,画作表现宋画风范,构图严密,气势雄峻,画风严谨,朴实厚重,动人心魄。李唐的画,近中远三景密集重叠,“近观高远法”,又重现“意”超越“形”,徐志文也深得李唐之法意,唐云所言信然!

徐志文画江河、湖泊、大海、瀑布,都是在水上下功夫。他深知水的奥妙,“无水不活不媚不秀”。在他的画作上,江流之回环、湖水之静媚、海水之汪洋、瀑布溅扑入地,又合江上、湖畔、山间、海面之烟云,画面生机勃勃有活力。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要表得灵动有生气,要有自然造化中的灵气,要有作为山水画灵魂的意境,必须深入生活,必须坚持写生。徐志文在青年和中年时代,不怕艰难困苦,背着画夹,进入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攀登雄峻的庐山、神奋的黄山、神奇的大别山,跋涉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沉浸在奔腾的黄河和雅逸的漓江。祖国的南海、东海、渤海的沙滩上和岩碓上都有他的足迹。他见到好山好水,便扎营居住。辗转其中,直到搜尽美景并收获了大量的第一手创作素材为止,为日后的创作生涯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他走过天柱山多次,那里的神裕谷、青龙洞、黑虎瀑以及摩崖石刻,他几乎无不熟悉。他曾多次跟随恩师谢之光写生于大江南北特别是嘉兴南湖;陪同恩师唐云到湖南韶山和江西井冈山写生采风,收获颇丰。

在上海中国画院度过了二十六个创作岁月后,1987年深秋,应美国纽约佩斯大学(PACE)之邀,远涉重洋,赴美国讲学、展览和创作。1989年他的佳作《天柱山黑虎瀑雄姿》荣获美国水墨画大展金质奖章和得奖证书。他到美国照样坚持写生。他向往大海的宽阔,经常长时间在海边礁石上观察大海波涛汹涌或如镜平静,陷入沉思。在美国十多年里,还经常随友人出入公海垂钓,观察大海之变,甚至在大西洋畔觅屋而居。听画友说台湾省东海岸波涛如雪、风急浪高,特地二度从纽约赶到台湾省花莲鼻头角,坐在丈许高的巨礁上接连几个小时运目远眺近视,差点被巨浪卷下礁石。

徐志文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各大著名画廊常客,浏览欧美印象派大师们的著名画作,观摩、品味、沉思,从技巧到表现手法,从笔调、光影到肌理以至立意布局,尝试着悟化到自己的中国画创作中去。他以强烈的笔墨情感和不凡功力,描绘飞瀑,粗犷的笔墨中兼具细腻的线条,又融入西方绘画中光感、明暗、肌理、笔触和空间表现手法,形成个人独突的手法和风格,在美国被誉为“瀑布大师”。我国则有美术评论家说:“徐志文的中国画中有西方绘画的痕迹。”

徐志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深入扎实的生活和写生基础,抓住了自然造化的灵气,又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笔墨来表现物象。营造意境。欣赏他的绘画作品,犹如身临其境,但感受比身临其境还深切还强烈。

徐志文曾在我国和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展览或参与联合展览,他的绘画作品被中国、美国、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采用,广受关注和好评。他的作品多次在纽约佳士得和苏富比公开拍卖并成交。中国人民大会堂和国内外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以及收藏家收藏了他的绘画作品。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