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个展——火星计划或BUG

  • 展览时间:2023/04/21 — 2023/05/20422
  • 展览空间:之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火星计划或者Bug”,我想这个名字会让大多数人想起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毕竟他的异想天开让太平洋西岸的吃瓜群众们也跟着闹腾了好久。老实说展览名字是李一凡老师起的,和他对谈之后,才知道他喜欢科幻片,这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或许展览空间给观者构构建了一个无法被准确定义,无法被精确描述的太空舱。银色和黑色是主调。簇拥的银色管道,偶尔跳动,像极了怪异的能量通道。那些铺天盖地的镜面贴纸,却什么反射物也看不清。透过“舷舱”,观者隐约可以看到水道中缓行的小船,似近又远……对于传统美学爱好者而言,这个展览大概是难以获得审美快感的。布展期间,李一凡老师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便是:“我们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Bug即故障、缺陷。理性主义要求严格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知识生产和美学生产。但一切如此的话,人的自由意志也不复存在了,因为你的意识、态度、爱好与审美都会被这些程序所建构。不过Bug的存在却使得不可预料的可能性得以存在,也许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断裂处可以拥有些许自由。正如《西部世界》的剧情那样,在人类所建构的仿真游戏空间,仿真人完全按照程序扮演自己的角色,为玩家服务。因为故障的存在,使得仿真人有可能萌发出自我意识,才有可能对抗人的控制。

这个展览中充满着Bug。例如墙面上贴着的“文字”与图像,实际上是无法被识别的,因为他们都是被软件有意“错构”的产物。但这种Bug只是“徒有其表”,它同样是程序的产物。还有无可预料的Bug,在布展过程中把一些意想不到缺陷的保留下来,让这个展览并非按照最初的想法被完成。例如电视坏了,挺好,留着;例如镜面贴纸反射效果不好,挺好,留着……挺好,有了Bug就有不一样的东西。

“之空间”也得继续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尹丹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