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礼赞·张洪赞绘画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23/04/29 — 2023/05/08991
  • 展览空间:辽宁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张洪赞艺术年表


1960年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毕业。

1963年 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本科,1968年底毕业。被安排到锦县(今凌海市)谢屯公社大么大队,参加劳动。

1969年 3月调到辽宁省美术创作组的《辽沈战役》创作组,由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廷渤、柳青合作创作了《毛主席制定作战方针》《攻克锦州》《塔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

1971年 接到军事博物馆通知将《攻克锦州》(1969—1971)复制成160cm×450cm的尺寸。由任梦璋、柳青、张洪赞在军事博物馆完成。入选了1972年“庆祝建军四 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72年 开始个人创作,到辽河油田深入生活。

1973年 创作《哪里有石油哪安家》入选 1974年“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日文版《人民中国》、英文月刊《中国文学》等。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对开、四开单幅画,作品为香港M+博物馆收藏。 

1974年 与孙国岐合作《来银河水》入选1974年“庆祝建国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人民画报》、英文月刊《中国文学》《解放军文艺》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新时代的画卷》详细介绍创作经过,作品为香港 M+博物馆收藏。

1977年 《牧民的心声》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对开单幅画。再次与任梦璋、李树基、广廷渤合作,创作《攻克锦州》入选“庆祝建军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解放军报》《辽宁画报》等发表。1998年由国家邮政局发行邮票和首日封,作品为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创作《黄继光》入选“庆祝建军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军事史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图片,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七册独幅彩页。创作《战地黄花》入选“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羊城晚报》《解放军报》,香港《中华博览》。

1978年 到大庆深入生活,创作《创业英雄》入选“辽宁省新长征美展”获银奖,发表于《辽宁群众文艺》,入选“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

1979年 《永远记忆的年代》入选“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获银奖,入选“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辽宁日报》《羊城晚报》,香港《中华博览》。

1981年 创作《昭君出塞》入选在日本举办的“亚洲第二届现代美术展”,日本《三彩》《辽宁日报》《辽宁画报》发表。作品入编日本《世界历史》教科书,并为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收藏。

1983年 《难忘的岁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辽宁日报》《辽宁画报》等刊物发表。《解放军报》发表作品并刊载曹振峰文章《绘出时代的画图》,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4年 《主人·公仆》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人民日报》,《沈阳日报》发表并刊载钟淮文章《真实、亲切、朴实——油画<主人·公仆>观后》。

1985年 由张洪赞、林树春、费长富、李民生、刘吉厚合作,设计并监制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厅30米长的彩陶壁画《满族风情》,《沈阳日报》《辽宁画报》《辽宁日报》发表并刊载柏青文章《壮美的满族风情画卷——介绍巨幅彩陶壁画满族风情》。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生活百花园》节目录音采访张洪赞,谈大型壁画《满族风情》的创作过程。

1987年 为沈阳南湖剧场设计、制作大型油彩壁画《花海伎乐》《盛京舞步》。《盛京舞步》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辽宁画报》《辽宁日报》发表并刊载白月文章 《宛如舞乐乘风来》,介绍张洪赞的油彩壁画《盛京舞步》。发表净土文章《壁画“花海伎乐”》等。结业于法国著名画家伊维尔油画技法研究班。

1988年 《丝绸之路》《玉兰》《唐人伎乐》《香蕉熟了》入选中国美协“第四次新人新作展”。《玉兰》发表于《美术大观》,入选1993年在印度举办的“中国绘画展”。

1989年 创作《芳草青青》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发表于《美术大观》《中学生阅读》《妇女》《辽宁日报·海外专页》。 作品收录于香港美术出版社《世界美术集·华人卷》。《沈阳日报》发表徐萍文章《如茵校园芳草青青·张洪赞油画<芳草青青>赏析》。

1991年 于新加坡鸿翊艺术中心举办油画个展,展出作品40幅,《主人·公仆》等作品为新加坡收藏家收藏。

1993年 创作工笔重彩画《小牧民》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苗家》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

1994年 赴印度尼西亚讲学和考察。工笔重彩画《蕉香阵阵》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父与子》入选“辽宁省美术作品展”,发表于《沈阳日报》。晋升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

1995年 创作巴厘岛系列作品《期望》入编《世界美术集·华人卷》《当代美术全集·当代美术》。《神坛前的台阶》发表于《美术大观》《世界当代著名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巴厘少女》入选“辽宁省名家名作油画肖像画展”获银奖,发表于《美术》《沈阳日报》等。

1996年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张洪赞精品画集》。《巴厘岛风情》《花儿与少女》入选在马来西亚举办的油画艺术展。

1998年 赴新加坡举办“辽宁画院北国风情画展”,展出《流水清清》《思》《汲水》等。《辽宁日报·海外专页》发表柏青文章《浓墨重彩绘春秋——访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张洪赞》。

1999年 获二十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成就大奖。《芳草青青》获国际艺术名家作品金奖。12月赴美,旅居美国。

2000年 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中国美术名家作品展”。

2001年 于纽约海天艺廊举办“中国工笔重彩画展览”

2003年 《大唐风韵·思远·青铜时代》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

2004年 创作《阳台上》《蝴蝶》,发表于《中国油画市场》。

2005年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张洪赞工笔重彩画集》。创作《大唐风韵·清悠宫乐》《敦煌·艺术宝库》。

2006年 创作《大唐风韵·多彩绘画》《思远·彩陶文化》。

2007年 创作《大唐风韵·巅峰书法》《创业年代》。《难忘的岁月》《创业年代》《大唐风韵·巅峰书法》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振兴的岁月——辽宁画院建院二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创业年代》发表于《中国艺术报》、英文版《中国日报·北京周末》,《美术》《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业年代》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 创作《繁忙的港湾》入选“化镜长城外·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发表于《美术》。

2009年 到四川阿坝、甘南、青海藏区深入生活,创作《转经》《大山里的希望》《祈愿之路》《雪域吉祥》,《桑科的早晨》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辽宁省美术作品展”。《难忘的岁月》《创业》《创业年代》三幅作品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咱们工人有力量——中国工业主题美术作品展”。

2010年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发起,联合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由中国美术馆提供技术支持拍摄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名画家,六十张专题片《经典与不朽》。评选出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董希文、靳尚谊、罗中立、冷军等包括张洪赞在内的六十名画家。

2011年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画册《中国当代实力派——张洪赞油画艺术》。“二〇一一辽宁画院创作成果展”展出了《转经》《大山里的希望》《雪域吉祥》等。《大山里的希望》发表于《沈阳日报》。

2012年 《岁月留痕》入选“党在我心中辽宁省美术作品展”。创作《母与子》《家》。完成《祈愿之路》《傣历年》。

2013年 8—9月到新疆深入生活,创作《塔吉克新娘》。12月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2013贺岁双展”“辽宁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展出《傣历年》《母与子》《塔吉克新娘》等八幅作品。

2014年 创作《塔吉克母亲》《帕米尔人》《大巴扎》《雪域母亲》。7月到内蒙古深入生活。《世界华人书画经典》做专题介绍,发表刘毅文章《时代与艺术精神的缔造者——张洪赞先生的艺术人生》。

2015年 创作《塔吉克姑娘》《塔什库尔干的记忆》《嘉绒藏女》《遥望圣山》。

2016年 创作《阿妈拉》《康巴汉子》《发小》《哈萨克舞者》《父女》。

2017年 创作《草原巴特尔》《塔吉克老人》《中学生》《多彩年华》。

2018年 创作《亲情》《大海之子》《进城》《家门》。《大海之子》入选“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辽宁省美术作品展”。

2019年 创作《塔吉克少女》《祖孙》。

2020年 创作《我的家》《莫斯科的秋天》。

2021年 创作《穿盛装的嘉绒藏女》《选美大会上的嘉绒藏女》。《塔吉克姑娘侧面像》特邀参加“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