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血脉承古出新,书画艺术尤为源远流长。自三代而下汉唐宋元,既有侯马盟书、北魏造像题记、元代永乐宫壁画等历史遗珍,更有荆浩、米芾、傅山等书画名家。而在当代,董寿平先生以其孜孜以求的不懈探索、卓尔不群的艺术成就和承古开今的气魄胆识,开辟了一条中国画前进的新路。
20世纪的中国画坛,流派纷起,名家辈出,画家们或返身摹古,或锐意革新,或取法外洋,或折中东西,都为中国美术的变革和出路寻找着方向。洪洞董寿平先生,出身诗书世家,长期受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影响和熏陶,遍法宋元明清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青年时即蜚声北京画坛;中年入蜀,与其时名家切磋砥砺,艺术为之一变。新中国成立后,他万里写生,登临黄山,胸含造化而融为自家笔墨,所绘梅花、墨竹、奇松、黄山,无不蕴藉精神风骨,笔墨兼能,书画互通,卓然于画史,至有“董梅”、“寿平松”、“寿平竹”、“黄山巨擘”等称。
董寿平先生一直关心和热爱家乡文化事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两次向故乡捐赠家藏的古代珍贵字画数十件。1990年,先生再次捐赠珍品力作200件和实物资料,晋祠博物馆以此为基础,加大研究力度,推出交流展览,先后在南通博物苑、深圳市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地举办了“董寿平书画艺术展”。2019年起,山西省文物局加大文物保护工作支持力度,拨出专项经费举办文物巡展。2021年,晋祠博物馆“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列入山西省文物巡展项目库,首站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举办。
本展览精选书画作品30余件,实物资料50余组100余件,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制作、影像资料、数字多媒体、文创产品等方式,分6个单元介绍了董寿平先生的家学传承、书画艺术、人文风骨,展示了董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永恒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