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振乐先生是二十世纪海派书画史上重要的书画篆刻家,是海派书画家群体中诗书画印兼善的大家。顾振乐先生为程十发先生的同代人,二人有着深厚的书画友谊,在程十发艺术馆开馆十周年及程十发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中,顾振乐先生曾多次欣然为我馆题字。
顾振乐先生幼承家学,六岁习书,少年时师从童心录、赵梦苏、翟树宜等前辈学习书画篆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拜张石园为师,入室专攻“虞山画派”,长年与邓大川、方去疾、单晓天等同门切磋交流,造诣益深。
顾振乐先生心性儒雅和善,其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常常为人称道,他以教书育人为本分,处处为人师表。顾振乐先生的斋名曰“蓏迟阁”,有自谦之意。“蓏”为草本果实,“蓏迟”乃指硕果迟结。他晚年曾三上黄山,四登泰岱,山水画风由早期的细腻秀润嬗变为晚年的粗狂明快。其作品既有文人画的兼容并蓄、宁静致远,亦有取自家学、刚柔兼备的金石法书,无一不浸润着其文脉里的谦逊求实。他是当代硕果仅剩的传统文人,是中国文人画的典范。
顾振乐先生幼承家学,六岁习书,少年时师从童心录、赵梦苏、翟树宜等前辈学习书画篆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拜张石园为师,入室专攻“虞山画派”,长年与邓大川、方去疾、单晓天等同门切磋交流,造诣益深。
顾振乐先生心性儒雅和善,其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常常为人称道,他以教书育人为本分,处处为人师表。顾振乐先生的斋名曰“蓏迟阁”,有自谦之意。“蓏”为草本果实,“蓏迟”乃指硕果迟结。他晚年曾三上黄山,四登泰岱,山水画风由早期的细腻秀润嬗变为晚年的粗狂明快。其作品既有文人画的兼容并蓄、宁静致远,亦有取自家学、刚柔兼备的金石法书,无一不浸润着其文脉里的谦逊求实。他是当代硕果仅剩的传统文人,是中国文人画的典范。
本次“意形之间——顾振乐艺术展”作为我馆“程十发与近现代海派书画家谱系研究”之一,拟从二十世纪海派书画史的角度,围绕“顾氏文人山水”这一话题,梳理了顾振乐先生七十年代至今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兼辅以书法和文献,将其中追古抒怀、古淡天真、老树新花的文人山水画风格面貌,逐一呈现于观众面前。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