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陶渊明说:“田园将芜,胡不归?”也是一个关于“山水、花草、田园”的文人叙事。在当今社会中,自然与人的关系愈来愈疏离,从植物园到“织物园”,我想这样来重新组织关于“人、事、物”的艺术叙事。 八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各自对其所见、所感的“自然”的重新理解和表达。
展览取名“织物园”,其中“织”为本次展览策划的行为逻辑和轨迹。把几位有关联却无关系甚至无交集的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序列化、场景化的组织和整合,形成独特的视觉逻辑,最终呈现一场包括人、物、环境三者的提问与探索的视觉场景转换。其过程既是本次展览策划过程,也是“编织”视觉秩序的过程。“物”代指本次展览的核心媒介——“人、事、物”,人物即艺术家、物品即作品的媒材、事物即与艺术家发生感知的客观对象、植物即本次展览的场所元素及外部空间主元素。展出作品通过场景的转换串联起人与生物、事物的关系。“园”则在某种程度代指本次展览的具体场域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大家美术馆”。因此,“织物园“是一个对策划、艺术家、艺术作品、展览场域的互动转换进行集合创作与探索的展览。
黄几用传统水墨的方式结合当代社会问题,将植物及绘画技法进行形态转换,从而完成作品的文化转型;陈锦潮则利用传统山水的构图和表达,进行装置的再创作;黎鸿城运用普洱茶的汤色,结合当代审美与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石金玲运用魔幻的色彩,从贵州山地自然风貌和生态中转换出一种青春的另类表达,象是神话和寓言;陈文华用绘画和影像记录了其对于自然形神的深刻感悟;袁泽强、石玩玩以绘画、装置诠释当代社会常见的“人工”自然景观;梁海盈将自然中的水运用图像技术拆分、重组为自己理解的水。
本次展览关注在电子媒体和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的是与现实的对话、有的则个人的低声呓语、有的是近乎癫狂的讽刺与批评、有的则是与环境的赞美与和解……。从日常可以触及的素材到视觉神经层面的暗流涌动,每位艺术家的嘴在开合,他们在表达、也在自语,或质疑,或彷徨,或无奈,或庆幸。不同艺术家在同一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自己对于人与物的关系感知与感悟。这是一个人化的自然,也是自然的人化过程,是艺术家对于特定场域的空间想象,也是对地方感知的场域造景。他们的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边界发出新的思考,并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向与表达路径,他们的创作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模糊边界游离,恰好也是这一代不同于以往艺术家的一种边际经验。
策展人:尹誉茹
2023.02
上一篇: 刘林个展——闪回意向
下一篇: 惟微——徐乐乐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