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戏一场梦——张闻个展

  • 展览时间:2023/02/11 — 2023/03/31496
  • 展览空间:大千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一场游戏一场梦”仿佛就是一种循环。这是因为当我们每一次热情投入的“游戏”结束时,难免会袭来一种怅然若失的感受,并让人感叹如梦似幻。然而,我们或迟或早又会投入一场新的“游戏”,并进入无限循环中。故需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迷失在梦一般的“游戏”规则中。

2015年4月16日下午,由赵力与吴秀华策划的“白话——刘庆和在香港”展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开幕。应赵力与刘庆和的邀请,当日上午,我从深圳赶到了香港。记得当时负责接站的是刘庆和学生张闻与她的先生。也正是在乘车的路上,我从手机上看到了她的一些作品图片。我注意到,虽然与她的老师一样,其作品多以“小儿”作为画面的主体,但表达的意趣以及手法却很有个人特点。具体说来,画中的“小儿”或独处、或结伴而行——且常常游戏于山林大水之间。按我的理解,她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借助于近乎寓言的方式强调一种神秘如梦的象征性图境,从而在精神层面追求一种比现实更为理想、更为人性、更为惬意的生存方式。如果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我们并不难发现,她在此系列作品中主要是运用三大类符号,即“小儿”、“马儿”与“山水”的不同组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她也寻觅到了一条远离当下喧嚣、繁杂或追求内心宁静的自我救赎之路。在终极的意义上,这其实可视为是一种“追梦者的出行”或“精神上的‘出世’”。故由此所产生的相关创作系列亦是她个人主观想象与不断升华的结果,相信那些但凡有着近似心理背景的人一定会与之产生强烈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以上追求,她作品中的艺术符号——特别是人物——多由古典绘画转换过来,而并非来自于现实的图像。按她自己的说法,起初,她着手这些人物形象的缘由是受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景人物”的启发。熟悉传统中国绘画的人都知道,本来“点景”意味着人物在山水中只是作为陪衬而存在,寥寥数笔而又着墨不多,但因她是学人物画的,并每次读画时总被画中小小的人物所吸引,于是也使她画中的人物看似“不古不今”。依我之见,如此而为首先是因为她想表达一种穿越古今中外的人生境界;其次是她想以“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来与现实保持适当距离感。至于在艺术表现上,我认为张闻既很好发挥了传统没骨画法之所长——其蓝本当是梁楷的《八高僧图》,但在此基础上,她却以极具个性的艺术手法构筑了一幕幕是梦非梦的精神图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张闻近来又向我发来了另一个系列作品的图片。我发现,虽然其还是以“小儿”为主体,而且扩展了她一向采用的表现技法,但此系列作品已经调整或降低了一些没骨法表现的比例,更强调画面书写感与画画时的动作。另外,无论是画面的图式,还是主题和造型都有很大的变化。具体而言,画面背景虽依然是大多留白,但那些穿着不同时代与文明服饰的小儿所做的“游戏”,就如同梦境一般出现在了画面中,以至让人有亦真亦幻、非今非古的特殊感受。按我理解,艺术家并不是想以此否定现实本身,而是希望在我们注视画面人物动态,且在哂而一笑的同时,猛然回味起自己曾经努力投入“游戏”的样子。而这种对自身的反观在很大程度上又能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经历,并想办法抓住事物的重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所以我认为,新的系列与先前的系列其实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更由于其特别强调对生活抽离的审视或不断参悟内心,所以特别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是为序。

2022年11月18日于武汉合美术馆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