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周沧米先生出身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下,受迤逦山水的蒙养,一生喜爱自然云气参差的青嶂,纵横挥洒于丹青笔墨之中,展示传统文人画出世消散的清雅意味与现代人物画入世担当的热忱品性。
周先生的创作始终伴随着两条学术思考的主线,第一条主线为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浙派人物画家的重要成员,他六十岁以前创作的艺术主体是以被描写的人物生活和自我生活经历的感受,表达出对中国画创作的主题性思考,主题性作品《送儿当红军》、《迎亲图》、《中流砥柱》及生活化作品《天山鹰》、《日日有鱼》等。
这第二条主线为山水画的隐逸性创作。六十岁之后, 周先生依据自身洒脱的秉性,与山水共居共融,心卧游以澄怀,思俯仰以观道;放有形于万里,收无形于大荒。他回归雁荡山脚下,放逐造型的羁绊,归隐山林的意象之境,潜心草书和山水画的研究。期间,周先生与石壶先生的交往可谓惺惺相惜,石壶先生淡泊名利的文人画风深深地感染了周先生,一种“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的生活情状,促成了他历史性创作题材和风格的转换,文人品质的平淡与飘逸助推着笔墨率真的精彩表达,山水画《黄河源》、《雁峰雨霁》、《雁云深处》等作品都幻化为笔墨自然而自由的动人表述。
在此,我们看到的是周先生豪爽劲逸的笔墨人生,更感受到他的心灵向往。爱生活,更爱自然山水。
王赞
上一篇: Giovanni Motta 个展:ORIGINIS 源起
下一篇: 福永大介:丰饶的休憩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