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物语——刘永涛绘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2/01/15 — 2022/01/22379
  • 展览空间:安徽时代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青石物语》画展前言
程波涛/安徽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石不能言最可人”。穿越远古洪荒的石,以其坚硬的质地,淡然人间冷暖的本性,赋予古今君子以性格的砥砺。加之大自然赋予石的多姿,引人如需取用,常人用其坚,藏者喜其形,智者珍其质,仁者爱其润。自古爱石成癖者从石中读到精神哲理的超然境界,或赋诗,或作画,赋予了石的穿越深邃幽远的文化空间而传为美谈。

青年画家刘永涛就是现代一位勤于绘石而取得初步成就者。多年来,他画石成痴,寝馈其中,经常扣石问音,默然而神会。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坚守和苦心孤诣中,他的画作得以循序渐进,逐渐建立了自己不为世俗羁绊、师心自运的“问石”语言。从他近年来的数百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经常沉浸于自己“青石”世界中 ,力求从中寻找一份自觉与自醒,完成一种别样的精神追求和艺术旨趣,在隐与显之间传达着自己的理解。事实上,自宋代以来,写石、颂石者众也,尤其是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们更喜以石为寄,自托高怀。例如,我们从郑板桥的《兰石图》中看到的是一种落拓文人的达观与自守;从八大山人笔下的石头中可以体会到山河易色时遗民画家的不屈和坚贞……,他们以石为寄,托物言志,别具幽怀。然而,欲在师古有化中寻求一种挑战与突破,除了个人的勤奋与探索,还需要有超出常人的自信、勇气、意志和魄力。

统观永涛近年来的画石之作,他试图在不同的画面中为石头建立一种秩序。他赏石、读石、品石、问石,着意从青石中悟出生命理趣,以素笔文心,意造心境,所绘之“石”不着红尘秀色,兼摄禅心意蕴,实际上也是在写就他心中的梦想和漫漫未知的远方。他在青石系列作品中寻求一种生活的笃定与心态的淡然,以贞石品质时时昭示自己:纵然身处逆境也绝不向生活妥协的笃定与倔强。可见,永涛画石,师心独运,不仅是悦其形质,更在托石喻志,传达自己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和做人本色、谦虚低调的个人品质。

而在晤语青石的过程中,永涛精研其自然形质与人文内蕴时,也在探求石趣,修炼心性,长期的勤于创作,其画日有进境。他笔下的青石图,多以咫尺之内,或传千里之意;或呈永恒之姿;或饶烟云之致;或寓灵思断想。永涛初绘青石之时,人多不解其意,或不以为然,盖一则因难窥其蹊径之所致、艺途之所通;二则不识其笔下所寄:片石短景,何以得丘壑意趣,寓哲理妙思?然永涛执意为之,他绘文石数载,常寝食晤对,精于思考,体悟石理,研读相关诗文,开拓心胸,渐趋使其笔愈精,墨愈灵,心手双畅,幽趣饶于尺幅之内,灵石之间。在与永涛的交流中得知,他深识绘石者,不仅要体悟石语、石意、石理与石趣,而且心中要有对磐石意志与坚贞品格的形上体悟。倘如是,那么,从艺、问道、为学,皆将可行、可为与可能。

当然,这次展出的不仅是青石图系列,还有少数其他人物、静物等题材的精彩画作,皆能见出画家的不倦求索精神与执着为艺的志向。

我想,此次“青石物语”的展览,实际上就是在展示永涛与青石的对话和体悟过程,而观者通过这些精致典雅的视觉语言,自然能够感知到画家对话青石的思索与回应,当然,也应该包括当下与永恒。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