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作为通道——马宏法个展

  • 展览时间:2022/07/16 — 2022/08/27346
  • 展览空间:万一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艺术家马宏法的个展“孔洞作为通道”呈现艺术家近年内未公开的全新作品,这也是艺术家继参加万一空间开幕展之后,在画廊的首次个展。

在⻢宏法早期创造和编排的神话体系中,人与兽的关系从一开始的打斗和驯服,直至逐渐和解,再至兽具备人性甚至神性,虽都呈现一定的具象状态,线条却一再简化和概括。在“羽人”、“象”和“通道”系列的最新创作中,艺术家则以抽离的心态重新审视过去散落的局部,生成出一种更加抽象整体和“混沌”的状态。

马宏法常年浸润于艺术史与神秘学,早期他研习古典艺术与哲学意蕴,不断重访高古艺术的气息,再根据个人审美情趣与视角做当代化的转译。如古典造型艺术以及其影响下的欧洲早期现代主义雕塑,这些内容对马宏法影响深远,而其又不断圆融,重新被艺术家纳入当下的讨论语境。然而,近年来受古代赏石影响,马宏法开始在作品中强调材料本身,气韵的流转与另外空间的探讨。强调材料并非仅关注其外部性,而是通过物与物、物与场、物与人相互依存而让其回归应有的位置。从西方当代艺术研究的语境来解读,中国古代赏石本质上也作为一个概念化的现成品,同时具备建筑的结构感与非物理化的自然性,即超越意象的山水譬喻。视线透过石头中交错不一的孔洞不断往复和流转,曲径通幽、透风漏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仿佛于有限中观得无限,使人通向理想中的神圣空间。因此观看赏石会产生一种极致的审美体验,目光贯透后,即能通过目辨心识的选择而发现成就心灵意义的内在建构,一种浪漫主义内蕴的超越性。

马宏法最新的雕塑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孔洞元素,充分赋予了作品神秘感。从河道里捡的鹅卵石、楚石、邺城的老残砖、采石场中遗留工业痕迹的废料等,都是艺术家经年来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材料。他逐一寻得其原有特质并加之以其独到的艺术洞见,以此探索雕塑中的正负形平衡。在他看来,孔洞为阴,镶嵌为阳,二者既可调和,亦可视为视觉、信息与情感的通道——如作品中如表现精神世界与四维空间中的克莱因瓶,及洞天形象化的不可定向的拓扑空间。在羽人和混濛小兽等更具象的系列作品中,双眼也通过孔洞表现,因此其目光既具备文化时期的质朴,亦具一种难以名状的威严和精气神。当观众与雕塑四目相对,无一不感谦逊与平静。艺术家在高度重视材料本身的自然性同时,又在细微之处对不同质地的原料进行缓慢雕琢;难得的是他在作品完成之后仍与材料发生长时间局部的抚摸与接触,形成新的观念叠加。当聚焦于作品细部时,能在材料粗粝的表面不经意发现一处光滑温润的穿孔;羽人背后有这精妙的脊柱凸起;或刻意打磨出有序又兼具抽象的线条;或现实生活中无处可寻却又理应存在的小兽……这些是材料、微痕与形象在艺术家掌中反复碰撞,又在孔洞和球形的结构中重新收紧的结果。

此次还展出了马宏法的全新综合材料作品。2018年,艺术家将不小心打破已故父亲的鸟食罐碎片收集起来,与儿童画的画布结合在一起,同时镶嵌上唐俑残件,整体作为一个回忆的通道,并以此件作品开启了一条新的线索,作为个体和社会情感修复形式的伊始。以面目模糊的麻衣神相,宋代陶球,高古残件等艺术家收藏已久的器物和碎片,首次以实体的方式进入创作中,体现了个人生命经验与物质联系,从而获得不同文化和时间段交织而成的创新性作品。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