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躬行践履“中国风”
李秀实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师从中国油画民族化倡导者董希文先生,并被董先生对中国民族艺术充满自信的精神所折服,在他竭力倡导“油画中国风”教导下,立志做中国油画民族化探索与实践的殉道者。
走出文革的羁绊,八十年代为李秀实先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舞台。1978 年到1989 年是他最多产的十年,也是他努力探索“油画中国风”的十年。这期间,李秀实先生先后进行了 “意象性的表现”“寓意化的倾述”“山水画意境的尝试”“书画同源的启示”“写实主义的回归”等系列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八十年代中国官方最权威的三届全国性美展中,李秀实先生参展的四幅作品有三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一幅被美国GHK石油公司收藏,成为新中国经过官方渠道出口并有据可查的第一批油画作品。
八十年代,中国美术馆是仅有的能举办国家水准的美术馆,展览需经中国美协审核通过,作者不仅不需要花钱,还可以得到稿酬和宣传。1981年,经过层层筛选,李秀实先生连同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画院各一名画家共同组成“四人作品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李秀实先生展出油画作品31幅,此次展览奠定了李秀实先生在国内的学术地位。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李秀实油画选》,画集由沈鹏先生撰写书名,艾中信先生作序。
1985年春,被喻为中国“油画艺术的春天”,具有中国大陆油画艺术发展里程碑涵义的“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在安徽召开,李秀实先生应邀参会,并发表论文《从“油画民族化”谈起》。“黄山会议”验证了李秀实先生多年艺术创作方向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我不喜欢的,可能是我不懂”。这是李秀实先生在八十年代的座右铭,也是激励他艺术探索的原动力。
“黄山会议”后他开始尝试以汉字结构与笔法同油画技法相结合,相继以甲骨、青铜、金石、汉隶为母体,创作了介于中、西方各种艺术流派间的《金石梦语》《甲骨遐思》《青铜断想》《汉隶追踪》四个系列作品,在饱含诗的神韵、美的意象形式中印证“书画同源”,许多作品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海外展览中展出。
1989年李秀实先生受命筹建“中华美术研究院”,并在1990年成功组织实施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项目“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大展”。展览以邀请展的方式,囊括了卫天霖、许幸之、吴作人、董希文、艾中信、罗工柳、吴冠中、苏天赐、韦启美、罗尔纯、詹建俊、朱乃正等老、中、青几代油画家共计127位的作品,奉献了一场首次以风景为专题的油画展览。该展览不仅填补了自油画传入中国后我国油画发展史的空白,也是我国风景油画的首次专题回顾。
激情澎湃的八十年代铸就了李秀实先生前半生的艺术高峰,也为李秀实先生在九十年代开创“墨骨油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初秋,北京798艺冠空间联合墨骨艺术工作室精心甄选李秀实先生八十年代作品,带您重温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体会老一代艺术家在极不正常的生存夹缝中,寻找着实现自己理想的空间;又在突飞猛进的社会变革大潮中,坚守着他们的艺术信仰,默默地在文化积淀中蜕变……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