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行

  • 展览时间:2022/06/24 — 2022/08/21496
  • 展览空间:EGG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我希望以指绘中的线来感知个人的生命律动,这是一项在未知中的挖掘性的工作,我不知道它的延展和深度,我仅仅可以享受它的过程,这已经足够,对我来说相对于自然它更倾向于对于自身本质的追寻和好奇。  

创作的道路从朦胧走向清晰变得明了,一个个块面已然是一个个不同性质的能量场,在转换,变化,对话。实与虚,空间与气场,生命与死亡,它们脱离物象表象细节之影响,走向精神的深处,难于形容它是什么,却分明存在着独立的,有与其他相联系的存在着,就像音乐的每一个音符。

——朱岚

艺术家朱岚的个展《线行》推出艺术家近几年的全新作品。

观看朱岚的作品时,抛开纠结和品味画作本身,观者因能感受到创作的过程而将心中的千丝万缕的结打开。这并非是一幅两幅能被解决的自由和感性,而是贯穿了艺术家的一生。每小时每分钟的时间,随着墨迹和线条舒展开来,慢慢延续。

“无语”系列是对生命现状的一种感知与反思,有坚韧,有无奈,有茫然,有盼望,有挣扎,有无惧,有对抗,有明澈,有感恩,交织在一起,体会事态,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

纵观“人”系列,人体线条让人联想到了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线条是最能体现出人物状态的绘画手法。但仅是线条并不足以给观者建立完整的想象空间。艺术家将墨堆聚在一起,将黑色色块与线条抽象化,让画面更加饱满立体。人本是“人”系列的载体,但经过艺术家以抽象和潜意识的描绘,当再将作品展现在人面前时,人看到的并非是真实的自我,而是另一个维度中,自己对“人”这一概念的全新解读。

“回声”相对简洁的画面中,却因为大块面的墨色和线条、坚硬和纤细之间的强烈对比,而充满了强弱之间的较量和冲突感。这种强和弱,或许来自于人类的渺小与自然力量的宏大,也或许来自于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之间的阴柔与阳刚或内敛与张扬之间的不同的隐喻表达,抑或者只是简单的存在于不同质地的物体之间的视觉冲突。“绘画不需要解释,绘画的通道建立在视觉的感受之上,只需要跟随当下感受的记忆即可。”

在“石”中,视觉上的跳跃和运动感,从右下角一只依稀可以辨认的昆虫颇有构成感的线条,以及同其栖息处枝丫的不稳定性中,延伸……一直到画面主体中颇具体量感的“线团”同纤细流畅的线条之间的失衡的关系之中。画面也因为这些,传达了一种活泼的气息,至于其中是否还有如花卉、树木之类的存在,正是艺术家在似与不似之间留给观众的更多自我空间。

石本当沉重,却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突显轻盈。墨本承载着一种浓厚,在这幅作品中反而有种令人惊喜的反差感。碎和短的墨迹勾勒出了新生命的迸发,爆炸,破碎却不失轻柔的美。

“生”犹如在森林之中,风吹的沙沙声环绕着,比任何音乐都长远,无调,博大。夕阳的光撒在树干上,小鸟在其中穿行,一切的人造之物都是那么的牵强,制约着那些自然的延伸,如果我们去描绘那自然一定比不了它本身,就是极像的也是失去呼吸的呆板之体。这是最初艺术家不再去寻求形似的原因,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灵魂去拥抱牵动外界之物的内在灵魂,倾听它,那是一个只能自己体会的恩典,每个生命有无声的能量和旋,而对艺术家来讲,画面是最贴切的语言。
上一篇: 心象——陈淑霞作品展 下一篇: 梁远苇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