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媛个展——瓮中沙

  • 展览时间:2021/11/06 — 2021/12/29525
  • 展览空间:北京公社
查看更多详情
正如人造物——瓮的稳定与自然物 — 沙的可流动性之间存在着对比和矛盾,而“瓮中沙”又提示着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胡晓媛在此次个展中试图呈现的微妙平衡也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图示,将观者带入了一个需要高度专注、细腻的感知场域。

在“静置世”这个全新的系列中,胡晓媛第一次使用了整块的大理石和钢。更具体积感的硬质材料为这个系列增添了“重量”,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令它们看上去像是“被拆解了的'安定′’所转化成的纪念碑一样”。《静置世一》和《静置世五》(本文提到的所有作品均创作于2021年)中,钢、石结构以相同的逻辑摞置为一体,人工介入的切割让它们分别具备了视觉上的倾倒感和稳定性。坚固、冷硬的几何构造到顶部突然变得“轻盈”︰前者以粗钢丝结构引导着观众的视线向上,最顶端悄然挂着一个用透明的绡(生丝)缝制的不规则球体;后者则用微小的、饱含跃动感的极细黑铁丝托起带血的小纸团。绡上以墨笔描画的蛇蜕纹路,与纸团上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暗淡的血渍勾连起胡晓媛长期关注的,在自然作用下展现的时间性和过程感。此外,“蛇”的意象也隐藏在《静置世四》穿过不规则大理石多面体的管状绡,以及《静置世三》保留自然弯曲形态的酸枝木中。艺术家自创的“静置世”一词沿用了“人类世”的造词逻辑,展览文字也提及了与包豪斯近乎同时在前苏联建立的莫斯科高等艺术暨技术学院(VKhutemas),但此次展览既不是对历史乌托邦理想的重新打捞,也并不直接对应时下“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宏大讨论。通过不同材料在空间中表现出的形体比重、动态以及几何结构,胡晓媛更多想强调的是“一种没有实体划分的时间阶段以及其中潜藏的隐性动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