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如何记忆一座城市?西安的兵马俑;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卢浮宫;悉尼的歌剧院……一段秦腔;一首越剧;一曲民谣;一个神话传说;一段历史钩沉……南京的雨花石;陕北的刺绣;天津的小吃……城市的文明由可见的物质和非物质组成,城市因人而生,它的型态和边界被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人们塑造。我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冲向未来——城市和记忆一起经历着重塑与再造,然而“城”的面目变得愈发同质化,当旅居美国的艺术家陈丹青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时,他在万分感伤中写下《退步集》,在书中他用大量的篇幅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痛陈,并失望地写道:“江南水乡已经没有了”。
在我们的生命中,“记忆”始终围绕在城市左右,而城市的文化遗产又承载着我们太多往日的经历、浓烈的感情,并以细腻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展览以“文化遗产与城市”为主题,以“记忆”为线索,从个人,集体和城市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伴随城市建设进程中文化遗产的兴衰。展览汇集的五位艺术家,作为中国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亲历者,面对城市文化遗产的演变、遭遇和消失,他们用雕塑、装置、摄影和影像等媒介,从个体视角记录一个时代集体的生存状态,用艺术作品再现并填补集体对城市文明的遗忘。
在我们的生命中,“记忆”始终围绕在城市左右,而城市的文化遗产又承载着我们太多往日的经历、浓烈的感情,并以细腻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展览以“文化遗产与城市”为主题,以“记忆”为线索,从个人,集体和城市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伴随城市建设进程中文化遗产的兴衰。展览汇集的五位艺术家,作为中国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亲历者,面对城市文化遗产的演变、遭遇和消失,他们用雕塑、装置、摄影和影像等媒介,从个体视角记录一个时代集体的生存状态,用艺术作品再现并填补集体对城市文明的遗忘。
上一篇: 花魂鸟魄——邹传安艺术与文献展
下一篇: 禹国元:嘉年华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