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花”谢爱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1/03/14 — 2021/04/21762
  • 展览空间:安簃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花作为自然造化的一种审美对象,因其特有的意境,以它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庄子曰:“万物与我为一”便有了“庄公晓梦迷蝴蝶”之境;“物我合一”的哲学思考。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描绘的物体不再是物体本身,往往对物体的描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以及对真实世界的感悟,寄情于物,物我合一。


此次展览谢爱的部分作品创作来源于阅读《圣经》给她的感悟,《平安的永约》、《黑夜有火焰的光》、《被眷顾不撇弃的城》等。这些作品名称均引自书中经文,宏伟且壮丽的场面,奇妙且充满大能的默示,敬畏感、力量感、仪式感油然而生。


乔治亚•欧姬芙说“每个人都可以用许多方式去感受一朵花。你可以伸出手来抚摸它,抑或将它献给某人以取悦他。然而,很少有人会花时间真正去端详一朵花。我将每朵花对于我的意义全部画在了画里,我将它画的足够大,如此一来,他人便能见我所见了。”艺术往往使人共情,在谢爱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一朵花的局部被放大充满整个画面,如此次展览作品《花必像灰尘飞腾》、《日光中的清热》、《露水的云雾在收割的热天》,都是将花局部放大去表现,当你仔细观看那朵花,那朵花便是整个世界。


在材料的运用上,谢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绢本设色,在肌理效果上采用了贴箔,纵观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的作品,这种绢和箔结合的方式作画并不多见,由于箔难附着于纸、绢之上,且传统文人重笔墨轻色彩,重韵味轻技巧因而在传统卷轴画中很少得到使用。但箔是从古至今中国画中一直在使用的一种材料,箔在壁画、陶塑、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大量使用,如中国古代壁画中敦煌壁画中的金箔的光辉至今熠熠生辉。由于现代化的开放与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制作材料的进步,绢和箔的结合成为可能。这种肌理效果也更容易让艺术家的作品更有辨识度。同时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谢爱在箔的使用上,将画面正反面贴有箔的地方打磨,使其不完整,她迷恋于这种不整齐、破碎的肌理,却也是因这种不完整性的肌理显得画面更真实,更自然。就像我们的记忆不可能都是美好的,但到最后却变得清晰而模糊。


技法上,谢爱对花卉的描绘,以其娴熟的技法勾填染色。细笔勾勒,如作品《夜间的异象》、《花必像灰尘飞腾》等花瓣采用层层细线勾勒,这种创作使用线条层层排布形成色彩块面,兼具了造型色彩肌理的表达,增加了画面的力量感。色彩上,谢爱的画作中多使用红、金、蓝、白这几种颜色。潘絜兹先生曾说“色彩二字不可分”,“彩者,气也,即意境、气韵,有彩才生动感人,否则一堆物质颜料耳”。画面的色调是画面的色彩主要倾向,一幅画的色调是宏观控制整个画面的总指挥占画面主导作用。色调也是画家通过明确物象色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一幅作品的色调不是自然界里的物象翻版,而是画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进行描绘的。在谢爱的作品《乐上加乐》、《全荣耀之上必有遮蔽系列》中亦有体现,如《乐上加乐》画面的粉色色调、《全荣耀之上必有遮蔽系列》的金色色调增加了画面的意境,观者仿佛置身其中。


在作品中我们能很清晰的感受到关于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贯穿谢爱的作品,观者也能在作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和感悟,她关注了生命本体,将世俗的人间的概括为一种幻想,这种幻想关乎艺术家本人,也关乎这个世界。从人间的种种现实,亦或被人忽略的,却仍顽强的生生不息,为己悦为己忧,这不容忽视的强大动力,也引起了观者的兴趣,将现实的人间浸在画中,借由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绘画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草是生命的姿态,也映照了人类的全部。色块浓烈亦或惨淡都呈现了艺术家的所有想象,而作品也成为了一种另类的现实。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