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唱不尽黄河与宁夏人的深切情感渊源。
“长渠活活泻苍波,塞北风光果若何……”一首传扬至今的古诗,更是对朔方八景之一“长渠流润”的真实写照。
宁夏平原与黄河血脉交融,密如织网的引黄灌溉渠水,汩汩地流淌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孕育了“塞上江南”千年不变的希望,更抒写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传奇。素有“塞上乳管”之称的唐徕渠,全长316公里,是宁夏平原一条最大的引黄灌溉水利工程。浸润着两千年韵味的唐徕渠水,缓缓注入贺兰山下的田野、湖泊、湿地,滋养着一方风物和一方百姓。
长渠流润,千年一脉。唐徕渠不仅是宁夏川的血脉通道,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古渠沿线的千万人家,沿渠而居、伴水而生,尽享黄河天赐的灌溉之利。宁夏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推出的“长渠流润宁夏川”李鹏摄影作品展,用影像聚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的风土人情,以唐徕渠为脉络,定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百姓生活折射时代发展,多维度呈现宁夏黄河文化元素。
作者持续10年时间进行专题创作,集中展出的120幅摄影作品,讲述唐徕渠流经的青铜峡、银川、平罗、石嘴山等6个市县的历史古韵与人文气质,展现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走进李鹏镜头中的光影视界,从唐正闸春灌开闸的涛声,到黄渠桥冬闲社火的鼓点;从闽宁镇贺兰山下的耕耘,到常信乡稻花香里的收获;从北塔湖亲近飞鸟的笑脸,到龙泉村生态旅游的身影。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的瞬间,讲述唐徕渠最生动的表情和息息相关的命脉。
走进生活深处,探寻影像温度。从一幅幅图片中感受到唐徕渠水的强劲律动,体味到塞上江南的精髓魅力。这里的人们守护着一方水土,延续着历史文脉,从奔流的黄河汲取着一份澎湃力量。愿这些植根于泥土且充满温度的摄影作品,不仅能够成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宁夏“黄河故事”的影像样本,更能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的影像见证,彰显美丽新宁夏在新时代的活力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