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岸画廊荣幸宣布将于2020年5月1日至6月15日呈现《搞搞真意思》陈轩荣个展。将展出新晋艺术家陈轩荣2015年至今以涂鸦为题材的一系列架上绘画作品。
街头感强烈的涂鸦元素,自由松动的笔触,严谨复杂的结构,感性与理性的角斗,陈轩荣的作品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涂鸦”,而是有着涂鸦元素的颓败之地作为表现对象出现于画面之中。他的画作更像是一种具有场景感的无人剧场——人物在他的创作里处于消失状态,唯有空荡、充满人造痕迹的涂鸦与破落的建筑默默彰显着此处曾经的喧嚣。
“生活中我是个谦逊的人,可是我的内心总是‘张牙舞爪’的。对自己的作品总是谜之自信。之前有两次给自己的个展起了‘砍浪’和‘漂撇’的名字。这两个闽南语词汇都是形容一个人很牛X而且带有一种放浪形骸的感觉。这次在深圳,请允许我大言不惭地用‘搞搞真意思’作为这次展览的题目。”
其实,“搞搞真意思”这个题目是来自于罗大佑2004年在香港一场演唱会的名字。
在陈轩荣的心里,罗大佑的歌除了好听之外更吸引人的是他的深刻和真实。陈轩荣成长在闽南,对歌中所描绘的台湾物象常常可以感同身受。后来罗大佑去了香港,开始接受港粤文化的影响,写出了《皇后大道东》这样的歌,更让陈轩荣感到钦佩。深刻而真实的力量往往会在时光的洗涤中沉淀下来,这也是陈轩荣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拥有的品质。
陈轩荣从2015年开始G系列的创作,已经持续了近六年。一直以来他关注的不止是涂鸦这件事本身,还有时光的流逝、风沙雨水的侵蚀、新涂鸦覆盖下的旧涂鸦、无人却又充满了人类痕迹的空间和承载物……这些东西综合作用构成了他的画面。作品里这些无人的画面常常有一种后人类文明的末世重生之感,这是一切人造文明的一种可能结局。
陈轩荣不希望自己因为描绘和涂鸦有关的事物就简单地被定义为一个“潮流艺术家”,并不是“潮流艺术家”有任何贬义,而是他对自己作品的期许是像罗大佑的歌那样,不是“流行音乐”四个字就能简单概括的。它们应该有深邃、真实、神秘的一面,像诗歌一样可以传达情绪同时又有各种解读的余地和可能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流艺术”。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都是曾经的潮流。潮流会有起落,而只有值得推敲和玩味的好作品才能流传后世。
“一些艺术家会留下他们的小贴纸,一些酒吧俱乐部也会有小广告贴在有涂鸦的地方,无论是在涂鸦旁边还是上面,覆盖还是延申,总而言之它是时间沉淀的结果。我现在,虽然颜料也用得不是很厚,但比之前,之前就要薄一些,最多画两遍,现在要画好几遍,形成一个层叠的、有沉淀感的画面,我现在这么画是为了满足这样一个需求。”
2012年,为了参观美术馆第一次去到纽约的陈轩荣,在每日往返的纽约地铁七号线上,无数次经过5Pointz,当时全纽约唯一可以合法涂鸦的建筑,许多杰出的涂鸦艺术家在此留下痕了迹。他第一次想到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把自己的架上绘画进行新的融合或改造。
一般涂鸦用的都是喷罐或桶漆,而陈轩荣用的是传统的绘画材料,在传统技法中融合涂鸦里比较实在的线条、色块的处理,把对象进行相对的风格化,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
受到所经历的版画训练的影响,陈轩荣这个题材最早的作品有许多留白,强调正负型之间的咬合。而现在,他更注重增强画面的质感与厚重感:陶瓷的马桶,不锈钢的龙头,纸质的贴纸……他会用较为写实的语言来描绘,但留白的手法仍然会存在,就需要在这之间找到平衡——介于版画语言和油画语言之间的平衡点。
非常特别的是,现在画画,如果对画面不太满意,陈轩荣会用灰色或者白色进行半透明的覆盖,然后在上面画一幅新的画,如此反复。被遮盖的画在下面若隐若现,跟最上面的一层形成新的关系。这跟涂鸦本身很像,涂鸦是在一个空间里面发生的覆盖与叠加,而陈轩荣是在一个画布上面把不同的时空进行了覆盖和叠加。
“我喜欢靠步行去探索周遭环境,虽然活动半径会比较小,但可以看到一些通过其他方式看不到的场景,涂鸦也是不期而遇的惊喜。那也许是一个本地人都没有发现的地方,没有人,又确确实实留下了人的记号,这种感觉有点像考古,像在不断发现人类的遗迹,很能满足好奇心。”
在早期的创作中,陈轩荣就开始关注流行元素。他在央美的毕业作品,将色情文化与西方美术史上有名的裸女形象结合,同时选择了当下非常流行的歌曲来命名。当时,他把作品缩印成了十万多张小卡片,到处分发,充满色情隐喻的艺术图像上,是加重暗示的电话号码,卡片背后是展览信息,当时整个望京还有央美附近,都可以看到他的帖纸、卡片。最有趣的是,有人出于好奇拨打了卡片上以为是艺术家电话的号码,竟然真的是一位特殊行业的小姐接的。
受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和垃圾箱画派代表画家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等的启发,陈轩荣从不会去画曼哈顿天际线、上海外滩、香港中环等壮观的城市景象,而是去画城市的边缘、角落、不被主流重视的地方。他喜欢去发现这些大城市的另一面,这些“不一样的东西”也同样是芝加哥,是纽约,是大城市的一部分。这是陈轩荣挑选所画场景的共同点。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独自去接触这些人类留下来的痕迹,它们与他形成了对话,仿佛张牙舞爪地在向他招手,宁静又诡异。
陈轩荣在形式上把架上绘画和涂鸦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为解决涂鸦在中国面对的客观环境和限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他也一直强调他的架上作品与涂鸦之间的差异。这不是街头涂鸦,而是对于街头的呈现,通过基于街头空间的创作,呈现的是陈轩荣对于全球化浪潮中以及互联网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观察和体验,表达的是一种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