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里奥画廊(Arario Gallery)荣幸宣布,于2020年伊始举办中国艺术家陈彧君(b.1976)个展《每个自己(Each Single Self)》。陈彧君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其富有诗意而兼具戏剧性的作品往往以日常经验探索处于急剧变化下的中国社会。
本次展览《每个自己》囊括了艺术家的三十多件最新创作,每件作品的创作缘起都与艺术家本人的自身经历密切相关,并由个人经验拓展推延至其他独立个体的故事,从而构建出犹如另一个“自我”般的另一个群体。艺术家讲述故事的方式则基于其一贯的批判性观点以及对“个体自我意识”和“群体”概念在历经上世纪现代化与西化双重影响的亚洲国家中的审视。
与过去的作品相比,此次展出的新作更强调了艺术家对个人、个体的关注。报纸一侧的人物素描和抽象的大理石人物雕塑透露出艺术家对“自我”与“自我意识”如何形成群体的兴趣。此外,艺术家进一步探索了社会如何以不同方式界定“群体”概念。
“陈彧君以往的展览中,人物从未扮演过主角;我们熟悉的是他以拼贴为核心手法,通过综合媒介来制造时空交错的效果,多元的文化习俗和宗教元素得以并置和叠合,物像在其中显得临时而纷繁,既对应着他出生于侨乡的个人背景,也对应着这个年代共通的心理体验。
在首尔的这次展览上,有三个系列涉及到了人物主题,‘每个自己’创作于2007年,其中的人物形象从日常环境中抽离,被置于博物馆的展柜式空间里,创作的动力源自一种自我确认的强烈愿望,那段岁月恰好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处于资本狂欢的阶段,政治波普与卡通占据了主流,而陈彧君与其说是在描绘这些人物,不如说是在描绘一段距离,他将自我保持在相对狭小、僻静乃至怀旧的氛围里。另一个稍晚的系列‘被开发的自我’(2008年)有着相似的背景,人物被绘制在地球仪式的圆形之中,他们的日常动作背后带有泛宗教感的仪式性,不过,将绢本的创作手稿与报纸进行叠加,暗示出一种自我和现实之间的反讽式联系,其中,每件作品的标题都取自于报纸的文字内容,看似随机,却触及到了身份是由环境所建构的后现代议题。
他近年的雕塑系列进一步地探讨了身份的不确定性,这些作品以软陶模型为基础,通过3D技术加以完成,人物造型趋于抽象的构成,并且,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双重身份,它们迫使观众调动自已的想象力,在两者之间游离和寻觅。这个系列的灵感源自他俯视圣城耶路撒冷的经历,置身在那个视线的极点,可以目睹多宗教的共同空间,从而得以反思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每个个体内部的复杂性,如同葡萄牙诗人佩索阿(Pessoa)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好几个人,许多人,都是海量的自我……我们自身的存在是一块广阔的殖民地,那上面有着各式各样想法不同、感受相异的人’。
与这三个系列同时出现的另一些作品,来自他持续创作的‘亚洲地图’和‘错屋’系列,它们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变化,表明了艺术家对于抽象的谋求,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开启对超越于现实的、形而上的秩序感的探询。”
——策展人 朱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