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山水,一处心灵的境界,一朵水仙,一个灵魂的映照。
中国花鸟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它浸透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心依竹而弄影,情因兰而送香。花鸟画已不是简单地对自然的摹仿,而是要传达一种境界,一种诗意,表现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是画家心灵的依托,情感的再现。自然界的花草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
明清以来,花鸟画的发展与变革在绘画史上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使花鸟画成为比山水画更容易传达内心情感的天地。以徐渭、陈淳为典范的泼墨写意手法,为花鸟画注入了更多的文人画的意味,对后世影响极大。清早期,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用荒寒、率意的笔法,排遣心中的积郁,在画中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至“扬州八怪”,倡导标新立异、抒发个性的创作理念。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海派”,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汲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杯香茗,几缕墨香,看幽兰吐芳,观新篁抽芽,当我们静静地品读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时,又何尝不是一次吟唱自然、感谢自然的朝拜之旅呢!
上一篇: 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
下一篇: 绿响:东山魁夷·汪芜生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