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个性中有50%是深海鱼、20%是金鱼、30%是热带鱼。」杨茂林这么形容自己,轻描淡写地穿透了他的创作生命。
「黯黑的放浪者II:幽游之域」延续了2015年个展的名称,过往的「曼荼罗」已不复见于标题,成了潜伏于创作生涯里的一个潜标题;而「幽游之域」对杨茂林来说,是在此系列中渐趋沉着的状态。他在进入雕塑媒材十余年后,对绘画的反思又让他重新对绘画媒材产生了兴趣,这与他性格中一直不安于室的特质有关。重回绘画并不代表着是脉络的回返,杨茂林在此「黯黑的放浪者」系列中,跳脱过往源于义大利超前卫艺术那硬核(Hardcore)且躁动的风格,转入幽微而缜密的结构安排,对杨茂林而言现在是一个全新的绘画状态,也是另一座耸立于前的高山。
杨茂林曾说,他的创作始终离不开生命中最热切的事物。而展览以「黯黑的放浪者」为名,遁入深海鱼的形象之中,就如同其自述般,那50%是孤独而内省的自己,就像生活在深海的生物不可见却有诡谲惊人的特征。深海鱼之于杨茂林,是他童年期最为热爱的事物之一。他以三种鱼作为自己性格的代称,也将自己投身于各种生命体或卡漫人物的形象中,每个阶段对他来说都有一个必要处理的对象,以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在杨茂林的创作之途正要起步时,迎接了台湾解严后的狂飙年代,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对抗一个叫做国族意识的Boss,同步展开的政治篇、历史篇、文化篇,对杨茂林而言是冲撞社会常规与体制的话语权。然而,2016年于北美馆的回顾展「MADE IN TAIWAN」,代表着一个大叙事章节的结束,步入中年的不合时宜感,让他感觉过往的批判姿态已略显过时而钝,必要重省艺术之刃应该指向的目标;杨茂林认为现阶段那个Boss便是自己。
当过去三十年不断地向外竞逐或对抗,岁逾耳顺之年的杨茂林在大章节结束之后,重新思考艺术之于自己的意义。那份「热切」之情可以说是他在现阶段得出的回应。当杨茂林认为自己在艺术中对社会之责已告一段落后,那些尘封已久的幼年回忆重新苏醒,他在回应童年未满的饥饿与怀想时,也同时在探寻艺术生命中的未竟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