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书家,斋号住喜山房。幼时以篆刻为机,契入书法之门。自此以古为训,以勤为师,经年不殆,而渐悟其道。
书道作品形式不拘,行草隶篆皆不荒废,榜书小楷多有新得。尤以小楷最具其个人特色。宿悅主张除偶有兴致所至,挥毫展墨,平日里“书道应回归书房案头”,为日常之所用,方得根本,书道而能复生长兴。近岁又进而专注于隋唐写经,字形严谨古朴,行间诚意凝神。写有《金刚经》《道德经》《楞严经》《六祖坛经》《佛说阿弥陀经》《千字文》等多部经卷,皆为藏家所珍视,其中以《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最受欢迎。
近年于国内外举办个人展览多场,亦有《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老子道德经》《金刚经》等以册页及字帖的多种形式出版发行。
我与宿悦兄相交,如对古人。悦君文质而气盛,尤存魏晋之风骨。兄少时便沁淫于经史词赋,更于书法金石处用功,风采流韵毫端霓彩自然是真才子本色。
余晓其令尊官居京师谨守执方,襄理政务。初识还恐其有“衙内”脾性。愈深,知仕宦门厅之中,其家以诗书斯礼相继,家风淳厚为中正门厅,不禁生钦慕之情。
对于浸淫在古代书法作品里的人来说,时下些许书法家们的作品,往往难以入眼。而宿悦的书法作品,从初见就留下了极深印象。悦兄习书,先由唐真书入手。柳诚悬一路法度严苛,且运笔点划讲求笔方势圆,书贵峭筋而见神风。有柳骨做基,再取颜鲁公之雄浑厚重,欧、褚两家之险逸。潜心四家之书深悟精研,日课临池上追钟繇且深得大令十三行之三昧,成自家楷书面貌,在时下书风里令人耳目一新。
宿悦兄管追古人且从名家交游请益,曾受教元白先生,可谓受益良多。于治印一门亦寻正路,得古人真意。同时兄精于琴乐、考据、参研释教经典,可见其眼界胸襟之次第确实有别于同侪。中国艺术讲究通达、融汇,这不仅体现在诗书画印里,更反映在他对世事洞明的心智中。
悦君书作细细读来,小楷细腻轻灵、疏瘦劲练;行书用笔简洁清健、体势舒展修长,给人以洒脱流美之感;隶书以汉碑为基,结合时代风韵。观者会被作品中散发出的一份净噬、虔敬所吸引。没有以往所见当代书家那种张扬与浮躁,而是蕴含着一种稳重和祥和。“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此书难得,悦君难得。
适当迈入己亥年,宿悦又将在清秘阁,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恳邀我为展览集写点东西。故不避浅陋,写下我心里中宿悦大兄的书法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