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同道”吴作人 萧淑芳合展

  • 展览时间:2018/09/21 — 2018/09/27964
  • 展览空间:中国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2018年9月21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的“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侧重于吴作人、萧淑芳两个人之间相互映照的关系,通过近三百件作品,全面梳理了吴作人、萧淑芳两人从各自的发展到相濡以沫的艺术人生。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纪念先贤,以励来者,是中国美术馆不忘初心的历史担当和时代使命。中国美术馆将有计划地推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展,通过展示他们的大爱之心和大美之艺,彰显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生命意义。吴作人先生和萧淑芳先生,是中国20世纪深受尊敬的两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正是这一系列展览的重头戏。


此外,“中国美术馆有着两位艺术家代表作的重要收藏,也在各类陈列展和专题展中经常展出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展览我馆又得到了萧淑芳先生各个时期代表作十幅。”吴为山在开幕式上介绍到。


吴作人(1908-1997),江苏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对中国二十世纪美术有重要贡献。他早年留学欧洲,在完整掌握西方美术的写实造型方法和油画技巧之后,毅然回国,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与西方写实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油画风格。此外,在中国画创作方面,他运用早年西画训练出的造型功底去塑造对象,创立了熊猫、牦牛、骆驼、金鱼等一系列中国画前所未有的样式,影响深远。


吴作人也是中央美院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院长。1958年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中央美院院长,一直到1979年,共21年。其间他竭尽全力,把自己的艺术意志和对事业的忠诚用于艺术教育。他坚持用素描来改造国画,并且促进其写入教学规范;他坚持油画系学生训练书法,把中国的品味带入学院教育;他坚持史论优先,主张读书,不仅强调一般性的美术史专业研究,还强调美术理论,并使之与文学理论综合进行教学。无论是创作和教学,吴作人一直得到了夫人萧淑芳女士的陪伴、支持和理解。


萧淑芳(1911-2005),广东中山人,出生于民国元勋之家,其叔父萧友梅是孙中山的政治秘书,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萧淑芳早年就学于北平艺专和中央大学艺术系,深入研习传统文人画,曾受徐悲鸿、齐白石等人指点。后留学西方,周游世界,与当地同行往来切磋,眼界殊为宽广。民国期间,她就在西方和中国举办个人画展,是中国早期重要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萧淑芳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并兼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间创作不辍,成为一代独立风格的女性大家。


对于两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中说到:“吴作人先生学贯中西,他油画创作中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对中国美术道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技巧技法方面的,更是文化理想的精神追求。萧淑芳先生不仅是吴作人的贤内助,同时也是一位心怀大爱的美术教育家,从她的作品中透露出其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此次展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20世纪中国老一辈艺术家所树立起来的文化信念,传承他们所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术道路,这是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展览分三个展厅,通过吴作人、萧淑芳两人的四段经历——“同进学,初见”;“同道,不相见”;“重逢,结同心”;“同路,各千秋”,向我们展示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内心世界和一代宗师的胸怀与远见,以及和睦而美好的家庭生活。这样的展示方式也向观众介绍了一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新课题和新方法——即经由艺术家之间的互相关系来揭示艺术与生活和社会的特殊关系。


此外,此次展览也是整个美术界对前辈艺术家研究个案的范本。上世纪80年代,为推进中国美术的研究、创作和中国艺术的国际推广,吴作人和习仲勋、方毅、谷牧等领导同志一同起发起成立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整理“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目前他们整理吴作人、萧淑芳档案已经12年,此次展览展示的正是吴作人、萧淑芳研究的最新成果。


开幕式之后,举行了第四届“吴作人艺术奖”、第四届“萧淑芳艺术奖”的颁奖仪式,会上宣布第四届吴作人艺术奖“造型艺术”奖由全山石获得;吴作人艺术奖“艺术史论”奖由郎绍君获得;吴作人艺术奖“青年艺术家”奖由耿雪获得。第四届萧淑芳艺术奖“优秀女艺术家奖”由向京获得;萧淑芳艺术奖“评委会奖”由姜杰获得;“萧淑芳艺术奖特别奖”由陶咏白获得。


随后,各位参展嘉宾在中国美术馆7楼会议室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就吴作人、萧淑芳的艺术创作和教育理念,以及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览将展出至9月27日。

最新展讯